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一家城商行和一家股份行已經開始為其尚未獲批籌建的理財子公司默默“招兵買馬”。某大型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透露,“有獵頭向我推薦了理財子公司(未獲批)的崗位,目前沒有公開大規模招人,據說招聘信息也不會掛到官網上去!
分析人士表示,人才儲備一直被銀行理財子公司視為重中之重。由于理財子公司背靠母行,具有天然優勢,不少資管人士也愿意加入理財子公司。需要注意的是,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除了應該通過廣攬英才提升投研能力外,還應該注重其銷售能力。
招兵買馬不停歇
1月15日,“江蘇銀行招聘”公眾號發布了蘇銀理財(籌)的招聘信息。信息顯示,蘇銀理財將招聘1-2名首席權益投資官,任職要求“具有全球知名資管機構從業經歷,其中從事權益(或量化)投資相關工作滿10年,擔任管理崗位滿7年”。此外,蘇銀理財還將招聘包括投資交易崗、固定收益投資崗、量化投資崗、衍生品投資崗、產品銷售崗等在內的14個崗位,共計14名人員。
記者搜索獵聘網也發現,近日出現了不少理財子公司的招聘信息。例如,某知名理財子公司運營部招聘大量職位,薪酬機制為每月3萬至5萬,13薪。主要工作包括:負責資管產品上線前期合同審核,提出修改意見并反饋至投資主辦;建立資管產品賬套,根據產品投資情況制作會計憑證,進行每日凈值估算等。
不過有獵頭告訴記者:“目前招人也不會太多,招人進度會與公司新產品規模的擴張相匹配!
未來資管“大藍!
銀行理財子公司一般崗位開出的薪資與不少券商、基金公司相比仍有差距,但這并不能阻擋資管人士去理財子公司的熱情。上述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就表示,“預期去了理財子公司收入會有所降低,但其平臺更好,有成長性,接觸到的東西也會比現在多。短期內掙多掙少沒有關系,未來的發展更重要。”也有私募人士向記者坦言,“銀行理財子公司資管這塊現在屬于藍海,機會不錯,應該會有很多人搶著去做!
事實上,銀行理財子公司一向被認為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擁有類似公募和私募基金的雙重資格。并且背靠銀行,有利于在激烈的資管市場中穩中求進。某銀行業研究員表示,銀行系理財子公司從銀行母體分離出來,天然依托母行的兩大優勢:一是渠道,商業銀行是國內最大體量的金融機構,掌握著大量的金融資源,分支機構眾多,客戶眾多,資金來源和資產來源都有其他機構難以望其項背的絕對優勢;二是風控,商業銀行積累了豐富的風控經驗,并且建立了一整套被實踐證明了的行之有效的風控流程和系統支撐,使其在風險管理方面有著其他機構無可比擬的優勢。
銷售能力不容忽視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未來決定銀行理財子公司市場競爭力的很大因素在于其投研能力和人才儲備。銀行作為間接金融為主的標準化產品發行者,投資非上市公司股權或一級市場,是一個突破。股權投資要求做相當細致的盡職調查,對于企業和行業發展要有較好的前瞻性研究,對于風險要有精準的把控能力和配置能力。過去銀行理財主要借助類信貸和資產池的運營模式開展業務,在大類資產配置體系搭建、全面投研體系建設以及市場化薪酬管理機制上都相對不足。
日前,智信資產管理研究院某研究員則提出另一種觀點。他認為,投研能力會趨同,但銷售能力的建設則決定了長期差異。
他表示,從國內優秀資產管理機構實踐來看,優秀的資產配置投研能力可以提高長期投資回報率。但對于銀行理財短期負債而言,影響投資收益率的更多是短期價格波動而非資產本身的價值變動。對銀行理財子公司而言,最為重要的是培養客戶真正的財富管理意識,走出剛兌困局。
具體來看,一是應該進行投資者分層,根據客戶真實的風險偏好和環境進行分類,從而對不同客戶提供不同風險的產品;二是根據客戶生活場景引導長期投資,通過財富經理與客戶溝通,為客戶養老、子女教育、大病防范等提供場景化的資產配置方案;三是引導客戶定期投資,一次性投資更容易受到市場影響,通過定期投資可以有效平滑凈值波動,提高盈利概率。
(責任編輯: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