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一些中小銀行的存款年化利率高達4.5%,直逼銀行理財收益率,與市場上普遍年化2%左右的存款利率形成鮮明反差。這些高息攬儲行為引發市場關注。
為什么中小銀行會有這么高的存款利率?一方面是其資本補充渠道不足,對存款依賴程度較高;另一方面又缺乏線下網點,只好采取線上方式吸儲,為與大型銀行在吸收儲蓄上競爭,于是只好提高存款利率。
有人也許會說,銀行存款利率高了,老百姓正好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何樂而不為。然而,銀行存款利率高企并非好事,其背后隱藏著金融風險。
推進減費讓利是金融業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可如果銀行吸收的存款成本就已高達4.5%,銀行放貸給企業的貸款利率必然會在此基礎上層層加碼,這將給生產經營企業帶來較高財務負擔,減費讓利也就難以落到實處。另外,按照收益與風險成正比的金融常識,銀行要想獲取盈利,必然要去經營風險更高的項目,才能獲取更高收益覆蓋其較高的攬儲成本。長此以往,發生難以預測的風險事件也不無可能。
有鑒于此,監管部門已連續采取措施對“借金融創新之名實則高息攬儲”業務進行規范,比如取消“智能存款”、壓降“結構性存款”規模、叫停“靠檔計息”等。近日,為了防范金融風險,中國銀保監會又發布了《商業銀行負債質量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促進商業銀行提升負債業務管理水平,維護銀行業體系安全穩健運行。該《辦法》從負債來源穩定性、負債結構多樣性、負債與資產匹配合理性、負債獲取的主動性、負債成本適當性、負債項目真實性六方面明確了負債質量管理的核心要素,旨在有效引導商業銀行進一步加強存款等負債管理,從源頭上有效防范風險。
未來,中小銀行應練好“內功”,進一步提高負債成本適當性,建立科學的內外部資金定價機制,加強內部資金轉移價格管理,確保以合理的成本吸收資金。中小銀行可以采用適當的指標和內部限額,及時監測和預警負債成本的變化,防止因負債成本不合理導致過度開展高風險、高收益的資產業務。
在破解吸儲渠道少問題方面,中小銀行可加快自營渠道建設、創新存款產品、精細化客戶管理、拓寬存款來源,進一步加大對同業存款和公司存款的吸引力度,實現存款來源的多元化。總之,中小銀行應積極走出一條“差異化、輕資本、小而美”的成長新路,跳出高息攬儲“怪圈”。
(責任編輯:蔣檸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