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金融數據近日出爐。2024年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3.27萬億元,為歷史同期較高水平;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專精特新”企業貸款、普惠小微貸款等增速均高于同期全部貸款的增速;截至二季度末,金融機構已發放近250億元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
業內人士表示,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平穩,對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加大。展望下半年,貨幣政策進一步發力仍有空間,尤其是臨時正回購、逆回購操作等工具有望在利率調控中發揮更大作用。更重要的是,貨幣政策將著力盤活存量,引導金融資源更高效配置,進一步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從總體來看,上半年我國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依然穩固,在“擠水分、防空轉”情況下,金融服務質效不斷提升,量穩質優。
從“量”來看,信貸均衡投放的效果初步顯現,為2024年年內貸款增長留有后勁,也更有效匹配實體經濟主體的用款需求。伴隨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相繼落地,信貸結構持續優化。
截至6月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8.1%,其中高技術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6.5%;“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5.2%;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金融機構已發放近250億元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人民銀行已審核發放再貸款資金超過120億元。
從“價”來看,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降息降準等操作呵護資金利率,貸款利率也繼續保持下行態勢。1至6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和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分別為3.7%和3.6%左右,同比明顯下行。
站在“年中”的節點展望,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上半年金融支持實體力度不減的同時,下半年貨幣政策將持續發力,為實體經濟注入更多金融動能。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當前基本面以及預期情況暫不支持貨幣政策轉向緊縮,后續央行依然需要保持支持性的立場。
業內普遍認為,盡管短期內降準、降息難以兌現,但年內仍有落地空間,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可能是新窗口。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三季度政府債發行節奏或將明顯加快,11月到12月因國債到期量較低,流動性壓力相對變大,同時考慮到四季度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量最高,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可能實施降準,以呵護流動性和緩解央行續做MLF的壓力。
另外,近期持續“上新”的貨幣政策工具也有望在精準調節市場流動性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并體現出“注重發揮利率調控”的意圖。
7月8日,央行公告稱將視情況開展臨時正回購或臨時逆回購操作。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分析稱,央行創新貨幣政策工具,凸顯對貨幣市場流動性進行臨時性干預的必要性。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說,這表明收窄利率走廊已進入實際操作階段。未來臨時正回購利率可以看作新的利率走廊的下限,而臨時逆回購利率可看作新的利率走廊的上限。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正處于貨幣政策框架的轉型期,人民銀行也持續在釋放淡化對金融總量目標的關注以及盤活存量的信號。
當前,我國社會融資規模、M2余額已分別突破390萬億元、300萬億元,人民幣貸款余額也超過250萬億元,存量金融資源處于高位。“當貨幣信貸增長已由供給約束轉為需求約束時,如果把關注的重點仍放在數量的增長上甚至存在‘規模情結’,顯然有悖經濟運行規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此前在陸家嘴論壇時表示。
溫彬認為,盤活存量雖不能體現為貸款增量,但通過“有減有增”,同樣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從“減”的一面看,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過程中,部分領域貸款需求會逐漸收縮和調整。房地產貸款需求趨降,地方化債下部分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逐步償還,僵尸企業出清和盤活存量資產等都能減少一些低效占用的存量貸款。從“增”的一面看,將貸款從低效領域騰挪出來投向金融“五篇大文章”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能夠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責任編輯:關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