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27日訊(記者 彭科峰)對于金融行業而言,信任比黃金重要,而一切的信任必然來自真實的客戶信息。
日前,廣發銀行在官網發文稱,正持續開展金融同業客戶留存身份基本信息完善工作,將對經營異常金融同業客戶終止服務。而此前業內常見的,則是針對個人客戶進行的身份信息治理工作。
機構也也有渾水摸魚者?廣發銀行宣布開展金融同業客戶信息完善工作
7月23日,廣發銀行在官網發文稱,為進一步落實監管要求,保障貴司的賬戶安全與合法權益,該行正持續開展金融同業客戶留存身份基本信息完善工作。
該行進一步表示,根據有關規定,廣發銀行將于2024年8月4日終止對營業執照被管理部門注銷、吊銷、撤銷或無工商信息登記記錄金融同業客戶的金融服務,包括對賬戶進行管控、銷戶等措施。請涉及上述情況的客戶的有權辦理人,在8月4日前攜帶相關證件到該行營業網點柜臺辦理資料更新或銷戶手續。
對此,某券商銀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表示,金融同業客戶一般是指銀行機構客戶,主要包括各類銀行、信托、險企、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相比個人客戶而言,銀行間同業客戶的資金規模更大,交易更為頻繁。 一般而言,開展同業金融必然對客戶信息、行業資質會有更加嚴格的要求。
同業業務具體包括哪些?今日,據某股份行銀行官網介紹,該行金融同業業務以銀行、證券公司、財務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保險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期貨公司八類客戶為經營核心,包括同業存款、存放同業、同業借款、同業投資、資產轉讓、票據轉貼現等眾多業務。
此外,據江西財經大學九銀票據研究院今年7月發布的《2023年上市銀行同業業務分析》指出,截至2023年末,47家上市銀行的同業業務資產余額總計169273.01億元。 在2023年上市銀行的同業業務資產結構中,拆出資金占比最高,比重為39.72%,而存放同業款項占比最低,比重為22.49%。
今日,記者注意到,監管歷來對金融業同業業務高度重視。早在2014年,五部委即聯合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就規范同業業務經營行為、加強和改善同業業務內外部管理、推動開展規范的資產負債業務創新等方面提出了十八條規范性意見。2019年、2020年前后,原北京銀保監局、原河北銀保監局等多地監管部門相繼發布規范銀行業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文件。
在監管部門的文件中,嚴禁監管套利均成為重點內容。監管指出,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為其他金融機構的同業業務開展提供規避產業政策、杠桿約束、資本計提、授信管理等監管要求的通道服務;除國家另有規定外,開展買入返售(賣出回購)和同業投資業務,不得接受和提供任何直接或間接、顯性或隱性的第三方金融機構信用擔保。
年內十余家銀行已開展個人客戶身份信息治理
值得注意的是,年內已經有郵儲銀行、青海銀行、廣東興寧農村商業銀行、內蒙古農村信用社、鄭州農商銀行、二連浩特農村合作銀行、磴口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等10余家銀行機構宣布開展個人客戶身份信息治理行動。
比如,5月底,郵儲銀行發布過個人客戶身份信息治理的公告。自2024年4月,該行開展個人客戶身份信息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核實工作。自2024年8月起,該行在前期個人客戶信息治理及業務限制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對身份信息仍不完整、不真實或個人身份證件已過有效期、證件真實性存疑的個人客戶依法開展業務限制。
7月1日,郵儲銀行又在官網發文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等法律法規要求,郵儲銀行將進一步強化數字人民幣個人客戶身份信息完整性、有效性核實工作。對個人客戶身份信息不完整、未留存身份證件影印件或身份證件過期且在90天內沒有及時更新等情況,將對客戶名下錢包采取降低交易限額、限制金融服務等措施。
(責任編輯:韓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