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4年,轉型中的信托行業風雨兼程、砥礪前行,在新老業務“變軌”之際,敢于打破傳統路徑依賴,勇于探索新賽道、新模式。
這一年,信托行業立足回歸本源定位,清風險、甩包袱,重整旗鼓,打破剛兌的預期基本形成。信托公司充分發揮信托制度的靈活優勢,做大資產服務信托、做強資產管理信托、做優公益慈善信托,推動資產規模創下歷史新高,在支持資本市場健康發展、賦能實體經濟、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特別梳理信托行業十大動向,回溯這一年我國信托行業轉型的發展脈絡。
本報記者 邢萌 昌校宇 方凌晨
資產規模創新高:
著力服務實體經濟
今年以來,信托行業加快回歸信托本源,切實做好“五篇大文章”,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居民財富保值增值,信托資產規模穩步增長,結構持續優化。
信托資產規模首破27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中國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信托資產規模余額達27萬億元,較2023年末增加3.08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32萬億元,同比增長24.52%。自2022年第二季度信托資產規模企穩回升,至2024年6月末,這一規模已連續9個季度實現同比正增長。
在信托行業轉型過程中,資金信托投向結構逐步優化。截至今年6月末,行業資金信托總規模達19.95萬億元,同比增長27.10%。從資金信托投向結構來看,信托行業在支持金融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穩步加大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投入,著重引導資金進入工商企業和基礎設施領域,積極支持國家重大戰略,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其中,截至今年6月末,信托資金投向證券市場、工商企業、基礎產業的規模分別為8.34萬億元、3.87萬億元、1.6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4.89%、1.07%、8.05%。
當前,信托行業整體處于轉型階段,遇到了一些難點堵點卡點,仍需要信托公司堅定信心、攻克難關,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但無論是從外部宏觀經濟和國民財富積累的趨勢來看,還是從信托制度的優勢來看,我國信托行業未來發展空間很大,前景廣闊,將為服務實體經濟持續貢獻力量。
信托業務“三分類”:
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
自2023年6月份起,《關于規范信托公司信托業務分類的通知》(以下簡稱“三分類新規”)實施,信托業務被劃分為資產服務信托、資產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類共25個業務品種,開啟了信托行業第三次轉型之路。
業界認為,三分類新規顛覆了信托公司過去以“融資信托+通道信托”為主要業務模式的發展定位,通過資產服務信托發揮財富管理功能,通過資產管理信托發揮資產管理功能,通過公益慈善信托發揮社會服務功能,在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上重塑了信托業務的功能,延長了整個行業的“生命線”。
2024年是三分類新規實施的首個完整年。新規實施以來,信托公司通過資產服務信托做大規模、資產管理信托做大收入、公益慈善信托發揮協同價值成為新展業策略,轉型效果顯現。
近期召開的2024年中國信托業年會指出,2023年以來信托行業發生了積極向好的可喜變化。最新數據顯示,全行業資產服務信托規模接近11萬億元,占比達到40%,無論是成立筆數還是新增規模均已超過資產管理信托。信托服務領域不斷拓展,除傳統的家族信托、資產證券化服務信托以外,家庭服務信托、風險處置服務信托、資管產品服務信托等也成了信托公司發力的重點。此外,資產管理信托投向證券市場的資金規模持續提升。公益慈善信托也得到了長足發展。
在三分類新規引領下,信托行業轉型升級提速,在提升行業自身質量、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社會事業進步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信托業務“三分類”蓄勢發力,一方面,倒逼信托公司根據自身資源稟性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另一方面,進一步引導資金流向資本市場,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此外,也推動了一部分財富通過公益慈善等方式進行社會再分配,發揮慈善作用,助力社會事業發展。
業績承壓:
謀差異化發展之路
進入2024年,在行業轉型背景下,信托公司新老業務“變軌”,業績普遍承壓。相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信托行業實現經營收入332.53億元,同比下降32.73%;利潤總額195.88億元,同比下降40.63%。
這一組數據也透露出信托公司拓展三分類新業務的一些困境:資產服務信托市場空間雖大但收入偏低,競爭激烈,短期內難以對業績形成有效支撐;資產管理信托中,證券投資市場是發力重點,相較于其他資管機構,信托公司起步晚、基礎弱,產品競爭力不足;公益慈善信托配套規則尚未完善,社會認知度低,商業模式不清晰。
與此同時,部分信托公司受到了傳統業務的束縛與拖累。此前信托公司主要靠非標融資類業務盈利,短期內擺脫傳統業務路徑依賴并非易事,尤其是個別公司過往歷史包袱沉重,不良資產有待化解,更是加重了業績負擔。
不過,也有一些信托公司迅速調整戰略定位,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之路,實現業績逆勢增長。比如,手握優質金融股權的江蘇省國際信托有限責任公司、深耕電力領域供應鏈金融業務的英大國際信托有限責任公司、發力標品信托業務的陜西省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這些公司上半年營收凈利均實現增長,整體業績位居行業前列。
這也給業內公司帶來了一些啟示:信托公司應立足受托人定位,明確自身戰略,根據股東背景及資源稟賦錯位發展、突出特色,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走差異化發展之路。這就需要信托公司在業務創新、組織架構、投研體系、人才培養等方面多維度發力,發揮專業優勢,促進業務協同,推動自身持續健康發展。
信托資金踴躍入市:
提供長期穩定資金
今年以來,信托資金入市熱情空前高漲,增量資金主要流向證券市場,證券市場已成為信托資金第一大投向領域。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末,投向證券市場(含股票、基金、債券)的信托資金規模合計8.34萬億元,同比增長65%;占資金信托總規模19.95萬億元的42%,同比增長9%,證券市場成為信托資金第一大投向領域。
從資產類別來看,今年上半年信托資金投向債券、股票、基金的規模均有所增長,尤以債券規模增長最多。其中,截至今年6月末,投向債券的信托資金規模最大,為7.37萬億元,較去年年末增加1.69萬億元,增幅近30%。
綜合來看,信托資金大舉入市背后有多重原因:一是政策引導。無論是新“國九條”還是9月份發布的《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均提出,鼓勵信托資金積極參與資本市場,提升權益投資規模。二是轉型驅動。當前信托行業回歸本源,正從傳統非標融資類業務向凈值化、標準化的標品類業務轉型,證券投資業務正是符合監管導向的本源業務。三是市場向好。四季度以來,股市漲勢顯著,企業盈利修復,市場信心提升,證券市場投資回報前景被看好。
業界認為,在監管引導下,后續信托資金將加快入市步伐,證券市場也將繼續成為主要的資金流向領域。這既能充分發揮信托制度優勢,實現投資者財富保值增值,也能加快信托業務轉型,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還能為資本市場提供長期穩定的增量資金,增強市場流動性,進一步激活信托服務實體經濟動能。
風險處置服務信托嶄露頭角:
助力企業紓困化險
自2019年企業破產重整首次引入信托制度之后,風險處置服務信托逐漸進入大眾視野。近年來,隨著房地產等個別行業風險暴露,風險處置服務信托業務快速擴張,市場空間廣闊。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30余家信托公司參與風險處置服務信托業務,存量規模超1.5萬億元。
當前,信托公司開展風險處置服務信托,主要聚焦于企業破產、市場化重組業務,通過發揮信托財產的風險隔離功能,幫助困境企業管理處置特殊資產,平衡各方利益,以時間換空間來清償債務。
2024年,中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信信托”)、建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中誠信托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的風險處置服務信托業務取得新突破。比如,中信信托牽頭設立的上海董家渡服務信托項目,通過“股權轉讓+債務重組”“信托隔離+代建盤活”的方式,實現項目風險隔離,促使該地產項目快速重整盤活,銷售“三開三罄”,完成清盤,總成交額達215億元,成為房地產紓困化險的典型案例。
不過,信托公司拓展該項業務也面臨著一些制約因素,如可持續商業模式不清晰、專業水平能力欠缺、配套制度不完善等。同時也要看到,該項業務參與門檻較低,市場競爭激烈,“壓價”嚴重,盈利空間有限,這就需要信托公司結合自身戰略定位,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和能力審慎開展此類業務,避免陷入新的經營困境。
現階段,在傳統業務難以支撐信托公司長期良性發展的背景下,兼具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風險處置服務信托業務成為重要的轉型方向。信托公司拓展這一業務,不僅能夠打造新的業務增長點,還可以快速做大公司資產規模,更能助力相關企業紓困化險,維護社會穩定。
慈善信托稅收優惠:
引導更多力量參與慈善事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以下簡稱新《慈善法》)于今年9月5日正式施行,不僅多處提及慈善信托,還對業內最關心的慈善信托稅收優惠問題作出新規定,如新增“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設立慈善信托開展慈善活動的,依法享受稅收優惠”的條款。這為后續相關部門制定慈善信托的稅收優惠政策提供了法律依據。
慈善信托具有設立簡便、財產獨立、運作靈活等特點,是第三次分配的有效工具,也是縮小收入差距、促進共同富裕、健全社會保障的重要手段,對促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業界認為,新《慈善法》對于慈善信托稅收優惠的條款規定,賦予了慈善信托作為稅收優惠主體的合法性地位,有助于提振委托人信心,將激勵更多社會資源和力量積極參與慈善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公益慈善信托蓬勃發展。慈善中國數據顯示,截至12月29日,全國共備案慈善信托數量超2200單,財產總規模逾80億元。
另據民政部官網11月份發布的“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2616號建議的答復”,民政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將積極配合財稅部門完善慈善信托稅收優惠配套細則,推動優惠政策早日落地。
破產重整:
存量風險持續出清
今年以來,信托行業風險防范化解工作扎實推進,個別風險機構的破產重整計劃迎來重要進展。
四川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信托”)是自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托法》頒布以來,繼新華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之后,第二家進入破產程序的信托公司,其風險處置工作備受市場關注。
今年9月份,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就四川信托重整計劃作出終審裁定,批準了包含四川信托基本情況、出資人權益調整方案、債權分類方案、債權調整與受償方案、經營方案等在內的詳盡重整計劃。
這一裁定不僅標志著四川信托在歷經風雨后有望步入新的發展軌道,更有力彰顯了我國司法系統在處理重大金融風險案件時,以法治精神踐行公平正義、維護金融秩序。
回顧來看,今年4月份,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四川監管局發文,同意四川信托依法進入破產程序。同月,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裁定受理四川信托破產重整申請,并指定四川信托清算組擔任管理人。隨后,管理人正式進場接管四川信托的財產和營業事務,風險處置工作進入實質性階段。
另外,年內亦有多家信托公司風險化解工作迎來實質性進展。比如,中國民生信托有限公司4月份宣布被兩家信托公司“托管”,加速推進風險化解工作;華融國際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完成股權重組后,于9月份更名為興寶國際信托有限責任公司,進入新發展階段。
信托公司存量風險的持續出清,將提升信托行業整體資產質量,穩定市場信心與秩序,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雙罰”案例頻現:
有效促進合規展業
2024年,在信托行業嚴監管態勢下,金融監管部門不僅對出現違規行為的信托公司進行處罰,還對其董事長、總經理、業務經理等直接相關負責人進行處罰,“雙罰”案例頻頻出現。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25日,年內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各地方監管局對12家信托公司或相關責任人開出61張罰單。具體來看,年內已有陸家嘴國際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陸家嘴信托”)、國通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通信托”)、山西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西信托”)等多家公司或相關責任人被監管部門處罰。
處罰事由涉及多方面,包括以多種方式違規承接風險項目、應收賬款真實性審查以及資金監控失職、挪用信托資金、信息披露不全面和不真實等。監管部門根據違規情形不同,對部分信托公司進行處罰的同時,也對相關責任人處以警告、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取消董事和高管任職資格以及罰款等不同程度的處罰。
從罰款的情況來看,年內信托公司或相關責任人被罰金額累計超2800萬元,其中不乏百萬元級罰單。例如,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4月份對陸家嘴信托罰款420萬元;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湖北監管局6月份對國通信托罰款585萬元。
在業界看來,“雙罰”案例頻頻落地,反映出金融監管愈發精細化、精準化,凸顯了監管部門對于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態度,監管處罰落實到相應責任人,可以對金融機構及相關從業人員合法合規展業起到更好的約束督促作用,未來行業嚴監管態勢將延續。
增資退潮:
告別“資本依賴”
今年,信托行業整體增資意愿較弱,增資潮水逐漸退去。
年內,僅有東莞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莞信托”)、山西信托兩家信托公司增加注冊資本獲監管部門批復。具體來看,6月份,東莞信托獲批將注冊資本金由16.56億元變更為20.65億元;12月份,山西信托獲批增加注冊資本1.97億元,由13.57億元變更為15.54億元,同時其股權結構也發生了變化。
相較于2023年的增資情況,今年以來增資的信托公司數量大幅降低,且增資幅度也較小。2023年,超10家信托公司增資,增資金額超200億元,多家信托公司增資額均超10億元。而今年兩家信托公司增資金額合計不足10億元。
在業界看來,信托行業增資退潮并非偶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業發展必須告別“資本依賴”的趨勢。一方面,當前信托公司整體的注冊資本已在較高水平,中大型公司增資動力較弱;另一方面,信托行業轉型艱難,部分信托公司風險累積、展業困難,盈利能力有限,這也造成資金進駐更為謹慎。
不過,在當前行業轉型加速、新業務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資本實力依然是重要籌碼,部分中小型信托公司對于增資還是有不小的需求,增強資本實力仍然是其發展的“必答題”。
高管密集變更:
探索業務發展新路徑
處于轉型變革期的信托行業,人才流動頻繁。2024年,為抓住行業深度調整的戰略機遇期,進一步探索差異化業務發展邊界,信托公司高管變動頻繁。
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梳理統計,截至12月25日,年內共有22位信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總裁)任職資格獲批,涉及20家信托公司。其中,平安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和湖南省財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兩家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總裁)雙雙發生變動。另有中信信托、興業國際信托有限公司等9家信托公司董事長發生變動;華潤深國投信托有限公司、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信托公司新總經理(總裁)走馬上任。
從高管變動原因來看,新高管上任,主要是出于原高管退休或發生崗位調動、信托公司股東變化或人才的市場化流動等原因,還有部分公司的新任董事長由原總經理(總裁)升任,如蘆葦由中信信托總經理升任董事長。從新任高管工作履歷情況來看,多數高管金融工作從業年限較長,從業經驗豐富,擁有銀行業、公募基金行業等領域的從業經驗。
隨著信托行業轉型的持續推進,信托公司發展方式正在發生重大轉變,發展思路也隨之進行調整。而信托公司“調兵遣將”動作頻頻,也是應對轉型發展之舉。信托公司積極引進或者調配高端人才,以適配行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需求,助力公司在轉型中占據主動地位。
(責任編輯: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