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 潔
1月7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
《意見》明確提出,大力發展養老金融。其中包括“積極滿足養老服務機構信貸融資需求”等,這對商業銀行提出了要求。《意見》發布后,建設銀行公司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將在金融服務養老服務機構方面不斷深入推進,加強資源投入,不斷擴大服務客戶范圍,更好滿足養老服務機構融資需求。
對傳統信貸模式
提出新的命題
在養老機構分類改革方面,《意見》首次明確將養老機構劃分為兜底保障型、普惠支持型、完全市場型,推動形成兜底有保障、剛需有服務、普惠有供給、市場有選擇的服務格局。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養老機構在建設和運營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長久以來,養老行業大多是“小富即安”式的盈利,若想做大規模,往往需要通過融資來實現。
上海全程玖玖健康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程玖玖”)是一家民辦非企業單位養老機構,在傳統信貸邏輯下,這類機構很難獲得融資。“民辦非企業性質的養老機構,往往缺乏有效的抵押物,現金流也不充裕,還在探索長期穩健的經營模式,對商業銀行傳統的信貸模式提出了新的命題。”農業銀行個人金融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從農業銀行獲悉,農業銀行上海分行主動對接聯系了多家像全程玖玖這樣的養老機構,并實地走訪調研養老產業情況,深入了解企業需求,與上海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管理中心聯合推出一款養老領域專屬貸款——“農銀養老批次貸”,共同搭建符合上海特色、貼近產業需求的“金融支持養老產業”新模式。
事實上,相較于股權融資,養老機構更傾向于銀行貸款,因為沒有股權稀釋的風險。有養老機構人士表示,期待有更多的政策支持,也相信隨著幫扶養老產業的各項配套政策出臺,尤其是金融政策,養老產業將會實現快速發展,吸引更多資本投入養老產業。
2024年12月份,中國人民銀行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金融支持中國式養老事業 服務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也明確提到“支持金融機構擴大養老領域信貸投放,并向中小養老機構傾斜”。此次《意見》提到,通過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資金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滿足養老服務機構信貸融資需求。
中國銀行研究院主管級高級研究員楊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如果以專項債券融資購置或建設養老服務項目房產等基礎設施,可帶動商業銀行加大針對養老托育項目的抵押信貸投放規模。此外,加大政府性融資擔保對養老服務小微企業擔保支持力度,可以直接提升其獲取銀行信貸支持的力度;通過政府性再擔保機構引導商業性擔保和民間互助性擔保加大對養老服務小微企業的擔保支持力度,亦可幫助此類企業獲取銀行信貸支持。
商業銀行持續發力
滿足不同場景資金需求
事實上,在滿足養老機構信貸融資需求方面,商業銀行一直在持續發力。
上述建設銀行公司部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該行推動內部政策與資源配置同向用力,業務發展和專業能力一體提升,促進業務高質量發展,支持優質、便捷養老服務供給。將養老產業納入信貸業務重點支持領域,加強考核,配置激勵費用,激發各級機構開展養老產業信貸業務的積極性。全行在養老服務領域開展多項探索創新,推出多個專項貸款產品,更好滿足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醫養結合等不同場景資金需求。
為做好養老金融工作,中國銀行于2024年4月份成立了養老金融中心。將養老產業納入信貸業務重點支持領域,加強考核,配置激勵費用,激發各級機構開展養老產業信貸業務的積極性。先后出臺養老服務行業業務指引,提升信貸服務養老產業的專業性。
記者從中信銀行獲悉,該行也在發力“養老產業”金融新興領域。圍繞養老產業鏈中的設備器械、食品藥品、養老機構、養老地產、老年用品等領域,中信銀行主動對接政府普惠養老產業項目,并針對養老產業經營和現金流特點,創新信貸、股權、REITs等業務模式,加大對養老產業的資金支持,積極助力養老產業迭代升級。
展望未來,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楊海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廣義的養老金融主題之下,金融機構可探索逐步打通G端(政府端)、B端(企業端)、C端(消費者端)的服務,整合針對G端的賬戶管理、托管等服務,針對B端的信貸融資服務,針對C端的個人養老金投資服務,積極對接政府各類扶持政策,努力提升數字化水平,利用信息流、資金流的融合提升服務質效。
“金融機構要依據市場化原則,以優質的養老金融服務,支持養老服務改革發展。”楊娟建議,商業銀行應及時更新養老服務產業信貸指引,創新以養老項目相關固定資產為抵押或以養老項目應收賬款為質押的信貸產品,加強與政策性擔保機構聯動,持續加大對養老服務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
(責任編輯: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