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 琪
1月14日,國新辦舉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在會上談到,2024年,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堅持支持性貨幣政策立場,先后四次實施了比較重大的貨幣政策調整,助力經濟保持回升向好態勢,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談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宣昌能表示,下階段,宏觀經濟政策還將進一步強化逆周期調節,將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調整優化政策力度和節奏,支持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綜合運用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充裕,保證寬松的社會融資環境。強化利率政策執行,在保持金融業健康經營基礎上,進一步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科學運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繼續綜合采取措施,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增強外匯市場韌性
針對人民幣匯率問題,宣昌能表示,2024年,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多因素推動美元指數動蕩走強,中國外匯市場表現出非常好的韌性,人民幣匯率總體上呈現雙向波動態勢,在復雜形勢下保持了基本穩定,在主要貨幣中表現是比較好的,為中國自主實施貨幣政策創造了有利條件,對穩經濟、穩外貿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宣昌能介紹,2024年末,衡量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動的人民幣匯率指數(CFETS)為101.47,較上年末上漲4.2%;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收盤價為7.2988,較上年末貶值2.8%,同期美元指數上漲7%,人民幣韌性得到充分體現。
宣昌能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和不確定性可能進一步上升,但中國的經濟基礎堅實,經常賬戶保持順差,跨境資本流動自主平衡,外匯儲備充足,外匯市場有韌性,為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提供了確定性和有力支撐。
同時,宣昌能強調,央行匯率政策立場是清晰和一以貫之的,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目標不會改變,多年來在應對外部沖擊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堅決實現目標。下階段,將繼續綜合采取措施,增強外匯市場韌性,穩定市場預期,加強市場管理,堅決對市場順周期行為進行糾偏,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完善工具設計和制度安排
去年,央行新設了兩項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貨幣政策工具——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
央行新聞發言人、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在會上表示,兩項工具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上市公司和行業機構可以根據市場情況,自主決策購買股票的時機和規模,有利于充分發揮市場選擇功能,校正資本市場超調。
“去年9月份以來,資本市場信心顯著增強,交易量和市場指數均大幅攀升。相關企業和機構也就有了更充裕的時間來熟悉新的工具,做好各項準備,并且為在需要時使用新工具保留了較大空間。”據鄒瀾介紹,截至2024年末,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累計操作超過1000億元,金融機構已經和超過700家上市公司或者是主要股東簽訂了股票回購、增持貸款合同,金額超過300億元,2024年全市場披露回購、增持計劃上限接近3000億元。
鄒瀾表示,在股票市值被明顯低估時,上市公司、主要股東和證券機構從自身利益出發,將有足夠意愿運用兩項工具提供的低成本增量資金去回購或者增持股票,這樣就形成內在的穩定平衡機制,能夠有效發揮穩定市場作用,遏制市場負向循環。央行將根據前期實踐經驗,進一步完善工具設計和制度安排,不斷提升工具使用的便利性,相關企業和機構可以根據需要隨時獲得足夠的資金來增加投資。
投資國債并非沒有風險
“長期國債收益率既反映市場對未來長期經濟增長的預期,同時也會受到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鄒瀾表示,2024年以來,中國經濟在波動中回升向好,尤其是9月以來,市場預期和社會信心明顯好轉,預計可以實現全年5%左右的增長目標。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明確指出,要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經濟預期的好轉最終一定會反映到國債收益率水平中。
鄒瀾談到,國債代表國家信用,如果持有到期,一定能收到本金和約定的票面利息,沒有信用風險,所以國債通常也被認為是一種安全資產。但是由于長期國債票面利率是固定的,市場預期利率的變動會造成二級市場交易價格的波動,有時波動還會比較大,所以投資國債并非沒有風險。
“如果長期國債收益率不能準確反映經濟基本面,或者供求關系發生較大變化,以30年期國債為例,收益率一旦上行30個基點,二級市場對應的國債價格下跌幅度就會超過5%。再考慮到有一些機構是有資金杠桿的放大效應以及集中贖回所形成的螺旋效應,短期內就會產生更大的損失。”鄒瀾說。
鄒瀾強調,央行尊重市場,尊重每一個自擔風險、自主決策市場參與者的選擇,也高度重視國債收益率變化所反映的市場信息。考慮到中國債券市場發展的時間還比較短,上世紀90年代以后,沒有經歷過大的波折,不是所有的投資者、管理者、尤其是社會公眾,都熟悉政府債券高投資回報背后隱藏的市場價格風險。因此,央行加強了宏觀審慎管理,多次提示風險,強化市場監管,并且在一級市場發行較少的時間段,暫停在二級市場買入操作,轉而使用其他工具投放流動性,這樣能夠避免影響投資者的配置需要,加劇供需矛盾和市場波動,目的就是希望市場能夠行穩致遠。
(責任編輯: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