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二十六屆高交會舉行期間,華大基因攜多項創新成果亮相,全面展示其在精準醫學領域的智能化服務及前沿技術。
基因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事關每個個體的命運,也事關健康中國和科技強國。面對2030年健康中國、2035年科技強國目標,面對異常復雜嚴峻的健康治理形勢、多元的國家安全體系建設和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需要等三大問題,都急需加快應用基因技術,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新動能。
作為中國基因科技領域的先行者,華大基因始終秉承著“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的使命,致力于推動生命科學研究進展和生命大數據應用,提升全球醫療健康水平。華大基因充分發揮其在基因領域的專業優勢,依托深厚的技術積累與豐富的實踐經驗,推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賦能精準醫學發展,為出生缺陷防控、腫瘤防控、傳感染疾病防控和慢病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新質生產力在精準醫學的應用
以基因科技為代表的生命科學,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一支重要力量,通過持續的生物技術突破和產業化應用,能夠不斷創造新價值,服務人民生命健康。隨著工具逐漸自主可控、測序成本不斷降低,“人人基因組時代”正加速到來。如何從海量數據中快速、精準地提取關鍵基因信息,并理解疾病發生和發展的過程,成了核心挑戰。
今年9月,華大基因推出自主研發的生成式生物智能(GBI ALL)創新范式,受到行業的廣泛關注,也在此次展會中亮相。據悉,該模式集成了華大基因的核心技術,包括面向臨床的基因檢測多模態大模型GeneT、面向公眾的基因組咨詢平臺ChatGeneT,以及智能化疾病防控系統“13311i”。
其中,基于基因檢測多模態大模型GeneT研發的,智能臨床基因檢測解決方案iGeneT Pro在本屆高交會備受關注。其將涵蓋從樣本處理、數據分析到報告生成的全流程,具備極高的適應性和智能化處理能力。不僅如此,iGeneT Pro還能夠根據不同實驗室和醫療機構的工作流程自動進行調整和優化,顯著提升工作效率,減少人工干預,降低操作復雜度,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iGeneT Pro可接入面向公眾的ChatGeneT基因組咨詢平臺,該平臺基于華大多年積累的知識庫、數據庫,具備面向基因的專業級咨詢能力,涵蓋基因疾病知識、基因位點知識、遺傳知識、個性化健康建議等。普通用戶上傳自己的基因檢測報告到ChatGeneT平臺,通過對話方式了解相關疾病的遺傳風險及預防建議,進一步提升了報告的易理解性。
同時華大基因推出的面向“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和全方位”的創新智能化疾病防控系統“13311i”模型,也在此次展會中亮相。該系統整合了基因組、轉錄組、細胞組等多維數據,形成健康指數(Life Index),通過全自動化、模塊化和自主可控的生命科學“13311i”數字化工廠,為公眾提供更加個性化、精準的健康量化評估,實現對疾病風險的智能化精準防控。
在此次高交會同期舉辦的“中國高新技術論壇”上,華大基因CEO趙立見發表了《“AI+BT”人工智能在基因組學中的應用與突破》主題演講。他表示,AI(人工智能)與BT(生物技術)的結合將成為推動基因組學研究和應用突破的核心動力,顯著提升數據分析的效率,并為精準健康管理和個性化治療開辟新的可能性。
趙立見還提到,未來華大基因也將持續構建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健康管理體系,助力疾病防控從以治病為中心全面轉化為以防病為中心,為全球人類健康貢獻更多力量。
持續深耕基因科技生命密碼
基因支持著生命的基本構造和性能,儲存著生命的孕育、生長、凋亡等過程的全部信息,生物體的一切生命現象都與基因有關,它也是決定生命健康的內在因素。基因檢測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技術,它為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這個基因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作為全球基因行業的領軍者,華大基因始終秉承著“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的使命,充分發揮其在基因領域的專業優勢,依托深厚的技術積累與豐富的實踐經驗,通過基因檢測、質譜檢測、生物信息分析等多組學大數據技術手段,推動著精準醫療的發展,讓基因科技真正服務于人類健康。
在生育健康領域,華大基因打造了一套全面的“五前”母嬰健康管理產品體系,從婚前到兒童成長,為家庭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而在腫瘤防控領域,華大基因更是形成了一個全生命周期的閉環管理體系,從預防到篩查,從診斷到監測,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檢測服務。
華大基因在生命健康領域的探索不僅限于此,公司還致力于感染防控和慢性病管理,通過構建精準檢測產品方案,滿足從居家自檢到院內精準診斷的全場景檢測需求,持續推進健康管理模式的深刻變革。
面對未來,華大基因將繼續擁抱多組學浪潮,持續推出更靈活、更多元、更完整的生命解碼工具。在基因組時代即將來臨之際,以實際行動踐行“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的使命和愿景,為解決生老病死、萬物生長、生命起源、意識起源等終極問題提供有力支持。同時,隨著高通量基因測序、自動化數據分析及生物信息分析技術的不斷進步,生命科學研究將更加依賴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推動科學研究向更深層次發展。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馬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