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8日訊 今晚8點,由中國經濟網聯合中國平安推出的《金融消保大咖說》第三期節目準時播出,本期節目的話題是“‘保險騙局’套路深,不貪不信不中招”。平安人壽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張越提醒消費者,謹防不法分子“代理退保”騙局。她解釋稱,“代理退保”騙局實質上是一種打著維權的旗號而牟取私利的不法行為,通常表現為索要消費者的身份證、銀行卡、保單等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利用消費者的名義辦理信用卡,或者是誘導消費者購買理財產品,給消費者造成經濟損失。
平安人壽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張越
張越指出,“代理退保”騙局通常有三點危害。一是財產損失。不法分子惡意“代理退保”會利用消費者身份證信息開立新的賬戶,挪用保單現金價值。消費者不僅自身的保險保障遭受損失,還面臨著高額的金錢損失。
二是個人信息泄露。消費者輕信了“代理退保”以后,不法分子便獲得了投保人的全部授權,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得到,用于信用卡的套現,損害消費者的征信。
三是客戶失去了自身的保險保障。退保之后,消費者失去了原有的保障,無異于是在各種風險當中進行“裸奔”。在退保以后,一旦消費者罹患大病,將無法獲得理賠金。此外,如果消費者退保之后想再次投保,也可能會因為自己年齡的增長,或者是身體條件的變化,而增加保費支出,甚至會遇到部分責任免除、被拒保等風險,導致消費者自身的風險防范能力下降,應有的保險保障權益也受到損失。
消費者要如何避免不法分子“代理退保”的危害呢?張越給消費者支了三招。
一是要選擇正規的渠道去依法維權。保險消費者如果對保險產品有疑問,或者是有相關的服務需求,可以直接通過保險公司公布的官方維權熱線或者是服務渠道來反映訴求,消費者不要輕信“代理退保”的騙局,避免個人信息泄露以及不當的退保導致的經濟損失。
二是警惕高收益陷阱。多數“代理退保”行為并非是真正為了保護消費者的權益,而是不法分子以牟利為目的,在退保后誘導客戶去“退舊保新”,購買新的所謂的高收益的理財產品等等,其實是落入了不法團伙的非法集資騙局,消費者的資金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三是在購買金融產品的時候,消費者一定要認清機構的資質。根據《保險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只有取得了金融監管部門頒發的經營業務許可證的機構,才能夠從事保險經營活動。張越提示稱,市場上會有一些機構,雖然冠有某某保險經紀、某某保險代理的名號,但實際上并未取得金融監管部門頒發的經營許可證,不具備合法的保險中介資格。消費者在購買保險產品,或者是辦理保險業務時,應該注意甄別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或者人員是否具備相應的資格,選擇正規、合法的保險機構購買保險產品和辦理保險業務。
關于《金融消保大咖說》
新興金融消費場景不斷出現,讓我們的生活更為便利,但也讓不法詐騙分子有更多可乘之機,給我們的金融財產安全造成隱患。為積極配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工作,普及金融基礎知識、提升金融消費者素養,號召廣大網友爭做金融好網民,中國經濟網聯合中國平安今年繼續推出12期金融消費者素養提升系列公益課堂。節目旨在傳遞科學的投資理財理念,防止人民群眾受騙上當,引導金融消費者正確使用金融服務,倡導理性消費投資。
(責任編輯: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