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2024年資產規模保持穩健增長,先后跨過33萬億元、34萬億元和35萬億元3道門檻。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總資產35萬億元,較2024年年初增加3.5萬億元,增長11.2%。在2024年11月份召開的保險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表示,保險業要深刻把握難得的歷史機遇,樹立大保險觀,積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提升保險保障能力
2024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肖遠企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保險業快速發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防災減損、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受內外部多種因素影響,行業高質量發展基礎有待進一步夯實。《若干意見》的出臺,對未來我國保險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全面系統的部署和規劃,對于充分發揮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功能,提升保險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推進金融強國建設,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大局,具有重要意義。
有研究機構統計,2024年全球范圍內因自然災害造成的保險損失高于過去30年的平均水平。從國際經驗來看,巨災保險是應對自然災害損失補償的重要工具。
2024年2月份,金融監管總局和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擴大城鄉居民住宅巨災保險保障范圍 進一步完善巨災保險制度的通知》提出,擴展巨災保險責任、提升基本保險金額、支持商業巨災保險發展。隨后,全國首單全災種、廣覆蓋、長周期綜合巨災保險在河北落地,惠及7400余萬城鄉居民,形成多層次、立體化的風險分擔機制,有效提升了重大災害補償和抗災救災效率以及全社會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據了解,河北省政府每年投入2億元財政資金,全省居民可以獲得20億元的風險保障,財政資金放大效果顯著,且每年從保費中支出固定的防災減損費用,實現從被動型災后應急到主動型風險預防的轉變。2024年9月份,超強臺風“摩羯”登陸海南文昌和廣東徐聞,這是數十年來登陸我國最強的秋臺風,造成較大經濟損失。保險業克服通信、電力、供水受損等困難,主動作為,首次出臺了行業臺風災害的理賠指引,做到盡賠快賠預賠,較好地支持了風險減量和災后重建。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會長于華表示,保險行業協會將持續加強與政府監管部門、企業和社會各界的溝通合作,在巨災保險領域進一步完善機制、豐富產品、加強服務、深化科技賦能、做好宣傳,推動我國巨災保險高質量發展。
2024年11月,中國“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理事會第十次會議、第十次成員大會在云南省昆明市召開。來自監管部門、成員公司、觀察員公司以及重要合作伙伴的120余名代表參加會議。共同體正式發布《“一帶一路”綠色保險原則》,明確了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組織治理,以及識別、評估項目環境風險,制定差異化的承保方案等內容。共同體率先承諾踐行原則,并鼓勵號召更多保險主體加入,引領行業開展更高標準的綠色實踐。共同體還發布了《境外項目風險遠程觀測評估體系》,利用國際先進的衛星遙感技術賦能“一帶一路”風險減量,為精確識別和評估境外項目風險提供有力工具。共同體主席單位中國再保總裁助理劉元章表示,共同體要強化政治擔當,精準對接“走出去”企業保障需求,推動綠色發展與科技創新,做好保險業與各部委、國際保險同業之間高效協同的紐帶,在國際舞臺上塑造中國“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的品牌形象。
大力服務科技創新
科技保險是科技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服務科技創新的重要保障。金融監管總局財產保險監管司司長尹江鰲表示,2024年1月至8月,科技保險保費388億元,為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等科技活動提供風險保障超過7萬億元。比如,首臺(套)首批次保險補償機制為重大技術裝備和重點新材料應用,提供近1萬億元風險保障。
2024年12月份,人保財險廣東省分公司在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現場推出“技術研發應用綜合保險”。這是國內首個保障技術研發、成果轉移轉化全鏈條、全過程活動的綜合性保險產品。一項新技術在實驗室環境里取得突破后,要真正走向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面臨諸多風險。該險種的保險責任涵蓋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應用全周期,首次在保險產品中引入“技術就緒度”作為評價科技活動的標準,還將外聘研發人員的人工成本、設備儀器的維護費用也納入研發費用的理賠范圍。此外,該險種投保范圍廣,實現對科技企業、科研院所、中試平臺以及投資人等多元化科技創新主體的廣泛覆蓋。人保財險精算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從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的一般性風險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企業破產以及政策調整的特殊風險均在保障范圍,盡可能滿足研發活動、科技成果轉化的風險保障需求。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2024年中國人保升級優化專屬產品體系,僅前三季度科技保險就提供風險保障33.4萬億元,為科技活動提供專屬產品風險保障規模增長47.3%。中國人保相繼在中國國際服貿會、中國人保巨災保險論壇、金融街論壇等重大活動上,發布“PICC氣象指數保險定價模型”“PICC中國地震巨災模型”“網絡安全保險風險定價模型”。
尹江鰲表示,金融監管總局將圍繞建立科技保險政策體系、健全覆蓋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的保險產品和服務體系等要求,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總體思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一是豐富產品。圍繞科技企業全周期、科技創新全環節保障需求,創新科技保險產品。二是完善政策。金融監管總局會同有關部門加大對科技保險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多層次、廣覆蓋、分類別的支持政策體系。三是推廣試點。科技保險專業性比較強,風險特征比較獨特,和普通保險有差異,金融監管總局將搭建多方參與的數據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復合型人才隊伍,同時還要培育配套服務機構,推動科技保險“做起來、做得好”。
發揮長期資金優勢
保險資金是比較典型的中長期資金。近年來,金融監管總局持續深化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增強市場活力,支持保險資金發揮期限長、規模大、來源穩定等優勢,為實體經濟提供多樣化融資服務。
保險資金的投資方式較為多元,包括債券、股票、證券投資基金、保險資管產品、信托計劃、未上市企業股權、公募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等。金融監管總局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保險資管產品和保險私募基金支持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登記規模超過1.7萬億元,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規模近7500億元,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產品登記規模超過4300億元。此外,保險資金通過上市公司股票、直接股權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等方式,向科技類企業投資超過6000億元。
近日,中國人壽集團旗下資產公司成功發起設立“中國人壽—北京科創股權投資計劃”,規模50億元,以S份額方式投資北京市科技創新基金。北京科創基金設立于2018年10月,是全國首只聚焦硬科技投資的政府投資母基金,也是北京市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抓手。該基金采取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模式,運行6年多來,在促進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等方面發揮了顯著帶動作用,通過與龍頭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形成深度合作,支持了一批專注硬科技投資的基金,孵化、落地了一批優質科技企業。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鼓勵和規范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發展耐心資本。“中國人壽—北京科創股權投資計劃”以S份額投資方式參與具有獨特區域稟賦優勢的創投母基金,是中國人壽在此前S投資策略基礎上的再進階,通過以“類指數投資”布局“四投”領域的創新舉措,在保險資金與創業投資之間“架橋鋪路”,探索出保險資金進一步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可行路徑,為北京市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增添了強大助力,為我國創業投資發展提供了增量耐心資本。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金融監管總局陸續發布系列監管政策,允許保險資金投資公募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取消財務性股權投資的行業范圍,取消投資單只創業投資基金募資規模的限制,支持保險公司發揮價值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的作用,助力提升直接融資比重。截至目前,保險資金長期股權投資2.8萬億元,投資股票和股票型基金超過3.3萬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保險業應充分發揮險資長期投資優勢,持續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新型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投資力度,更好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
(責任編輯:關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