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返老還童嗎?來場人生爆改!”這是太保壽險2024年10月在其官微發布的微短劇《重生之快把18歲的我送去養老社區》的宣傳語。這句話不僅勾起了觀眾的好奇心,也揭示了保險公司進軍微短劇領域的新趨勢。
近年來,隨著短視頻平臺的崛起,幾分鐘一集、上百集一部的微短劇迅速風靡各大平臺,成為一種新興的“電子榨菜”。而保險機構也不甘落后,紛紛嘗試通過微短劇這一形式,進行品牌差異化和業務增量的探索。這些微短劇不僅涵蓋了當前爆款短劇所具有的“穿越”“反差”等熱門元素,還將公司文化、產品和服務理念巧妙地融入其中……
險企扎堆短劇賽道
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穿越”回18歲,為了給未來的自己一個舒適的養老生活,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這便是微短劇《重生之快把18歲的我送去養老社區》的主要橋段。該劇以中老年穿越為主要題材,連接青年人和中老年兩大短視頻受眾群體,在植入太保家園養老社區的場景的同時,巧妙強調養老規劃的重要性。新穎的方式和別具匠心的內容讓該劇迅速成為小“爆款”,吸引了一波年輕觀眾的注意。
據《金融時報》記者統計,截至目前,包括中國人壽、平安產險、人保財險、泰康保險、瑞眾保險等多家保險公司均推出了自己的短劇產品。
“從收到的反饋和數據來看,客戶和消費者對于保險機構的這類創新還是挺認可的!笔锥冀洕Q易大學農村保險研究所副所長李文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短劇作為一種生動、有趣的傳播形式,能夠將復雜的保險產品知識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呈現給觀眾,幫助消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保險產品。這種跨界嘗試能夠讓觀眾在增強風險意識的同時,也記住公司的名字,對于品牌價值提升有一定幫助。
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業內普遍認為,保險機構之所以選擇嘗試短劇營銷,既是受到了外部因素的推動,也是破解內部瓶頸的探索。
“從外部來看,近幾年,短視頻平臺的崛起帶動內容消費方式產生巨變,以短劇為代表的內容形式逐漸成為廣泛傳播的一種存在,收獲了從年輕人到中年人各類年齡群體!蹦迟Y深品牌負責人告訴《金融時報》記者,通過制作高質量的微短劇,保險公司可以更生動形象地展示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吸引更多的潛在客戶。同時,這種方式還能幫助打破傳統保險銷售給人留下的刻板印象,讓這個行業變得更加親民和有趣。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消費者行為習慣的變化,傳統的營銷模式已經難以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上述資深品牌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而短視頻平臺恰好提供了一個舞臺,使得保險公司可以通過更加靈活多變的形式與目標受眾建立聯系。
事實上,保險公司營銷方式的轉型已迫在眉睫。有保險公司人士表示,保險機構做短劇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應對線上運營的挑戰,促活引流,在流量碎片化、傳統內容形式已經“失效”的情況下,以新的內容形式去貼近用戶,增加互動,加強品牌。
不過,也有人擔憂這種娛樂化的營銷方式有可能會導致信息傳遞不準確,甚至可能引發誤導。畢竟,保險產品是一種相對復雜的金融工具,需要消費者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才能做出明智的選擇。
對此,上述資深品牌負責人告訴記者,在追求創意的同時,保險公司尤其要注意,不能忽視了對信息真實性和準確性的把控。只有確保內容既具有吸引力又不失專業性,才能真正實現雙贏的局面。
如何實現差異化發展?
在與保險業內人士交流時,記者發現,宣傳方式的創新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當前險企轉型升級的必要性。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在過去幾十年,保險市場需求和保險消費群體均發生了變化。
首先,經過近40年的發展,我國的保險密度和深度已經大幅提高,人均保單數量也越來越多!2024中國保險發展報告》顯示,2023年,保險密度大幅增長,達到3635元/人,保險深度顯著回升至4.1%。如何開拓“存量市場”,成為擺在保險公司面前的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其次,相較于上世紀90年代及千禧年初期的粗放發展,保險業已經進入了精耕細作的時代。比如,以前消費者對于保險的認知主要來源于代理人,代理人推銷什么產品,消費者就購買什么產品。而現在,市場上保險主體越來越多,消費者獲取保險知識的途徑也越來越廣,其保險知識儲備也提高了很多。
與此同時,當前保險消費群體越來越年輕化。數據顯示,80后、90后“新青年”已取代60后、70后,成為商業保險消費的“主力軍”。
面對這些變化,保險公司想要繼續做出業務“增量”,就必須做出相應改變。落實在品牌端就是重塑品牌價值、將品牌年輕化。
“其實,在短劇之外,‘直播帶貨’‘短視頻營銷’‘社交媒體營銷’等方式,保險公司也有所嘗試,有的甚至效果還不錯!崩钗闹斜硎荆缭趲啄昵,就有機構在品牌煥新、品牌定位方面進行過嘗試,企圖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識別度。比如,近年來,不少險企選擇通過“冠名演唱會”“引入年輕代言人”等方式更新品牌活力。
“重塑保險品牌、打出差異化還需保險機構從四個方面入手!崩钗闹羞M一步表示,首先,機構要利用自身優勢進行明確的市場定位;其次,產品和服務要能夠具有針對性,能夠很好地滿足相關客戶的需求;再次,機構需要相應的人才與技術配置,才能開發出滿足消費者需要的產品與服務;最后,保險公司也需要有差異化的營銷策略。
上述資深品牌負責人進一步建議,品牌“差異化”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有長期的策略和定位,也需要產品、渠道、市場等多個部門的支持和聯動。在做好風險控制的前提下,機構要以一種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去探究年輕人或新保險消費群體的需求,做好相關的服務和產品開發,從而讓整個行業在需求側更健康,更有利于行業長期發展。(記者 李丹琳)
(責任編輯: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