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受市場波動影響,大量低價轉債跌破面值,轉債退市和違約風險逐漸顯現。作為轉債市場的重要機構投資者,公募基金對轉債投資擔憂情緒漸濃。
轉債基金今年業績表現整體承壓,部分基金如偏債混合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以及二級債基均減配轉債。從基金產品數量變動來看,二季度末持有轉債的基金數量為1953只,相比一季度末的2138只減少了185只。此外,財通資管瑞享12個月、泓德裕泰、華夏睿磐泰利、天弘永利優佳等300余只基金在二季度選擇清倉轉債持倉。
轉債常被看作是穩健型基金產品增強收益的重要品種,不過中證轉債指數已經連續3年下跌,配置轉債品種的不少基金產品不僅未能借此增強收益,凈值反而受到拖累。不少公募業內人士表示,轉債市場過去不被重視的因素風險近期暴露出來,轉債投資邏輯發生變化,需要重新審視轉債投資。
超300只基金清倉轉債持倉
國內轉債品種一直以來被投資者認為是一種收益風險特征偏債的“安全”資產,甚至一度被認為是“下有保底,上有收益”的穩健型資產,曾被不少債券型基金作為增強收益的重要資產而進行大量配置。
公募基金是國內轉債市場的重要機構投資者。基金二季報數據顯示,2024年二季度末基金持有轉債規模為2761.6億元,占轉債市場余額比例約為35%。
分類型來看,二級債基、一級債基、可轉債基金仍是配置轉債市場的重要基金類型,分別持有轉債市值為1068.06億元、638.66億元、430.9億元。此外,偏債混合基金、靈活配置基金、被動指數債基分別持有轉債市值為281.35億元、146.53億元和128.91億元。
相比一季度末,公募基金二季度持有轉債規模增加41億元,同比下降12.9%,環比上升1.5%。今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轉債規模一度縮水410億元,跌破3000億元。背后原因主要是低迷的轉債行情,截至7月28日,中證轉債指數年內下跌3.45%,已經連續3年下跌。
整體來看,二季度各類基金持有轉債規模變動較大。二級債基減持96.37億元轉債,減持規模最大,偏債混合基金和靈活配置基金分別減持轉債40.42億元和21.13億元。可轉債基金增持轉債83.36億元,一級債基增持轉債60.28億元,被動指數債基增持轉債52.08億元。
不難發現,凈值波動相對較大的偏債混合基金、靈活配置基金和二級債基均大幅減持轉債。
從基金產品數量變動來看,二季度末持有轉債的基金數量為1953只,相比一季度末的2138只減少了185只。
此外,財通資管瑞享12個月、泓德裕泰、華夏睿磐泰利、天弘永利優佳等300余只基金在二季度選擇清倉轉債持倉。
公募基金對轉債投資擔憂情緒漸濃。今年二季度,債券型基金規模大幅增加,一級債基和二級債基規模亦分別增加1203.6億元和630億元。理論上,轉債作為底層資產,亦會實現同比例增加,可事實是,二級債基持有轉債的市值卻大幅縮水。
轉債市場悲觀情緒濃厚
業內普遍認為,轉債市場近期出現的多個變化,導致市場生態、底層邏輯大幅改變,再加上弱資質品種最終退出路徑不明確,更是加劇了轉債投資者的擔憂情緒。
近期,轉債市場遭遇一輪較為猛烈的信用沖擊,投資者情緒達到冰點。截至7月28日,轉債市場仍有115只轉債跌破面值。
重倉轉債的基金業績整體承壓。可轉債基金中,僅小部分基金如工銀可轉債、民生加銀轉債優選、寶盈融源可轉債、海富通上證投資級可轉債ETF等年內收益率超1%,東方可轉債、華富可轉債等年內跌幅則超10%。
可轉債ETF基金經理在二季報中分析,新“國九條”出爐后市場估值分化明顯,大盤權重類個券出現溢價率提升,而低價弱資質品種則被拋棄。季度末,權益行情再度轉弱,疊加評級調整密集發生、正股跌破面值數量增加,低價轉債演繹信用和退市風險,債底信仰坍塌,出現大量跌破債底的個券。
可轉債指數跟隨股票下跌,但分化極為嚴重,與股市類似,大盤轉債走勢優于小盤轉債,正股為紅利高股息類的轉債走勢較強,高等級轉債走勢強于低等級轉債。寶盈基金基金經理鄧棟指出,6月份以來,由于市場擔憂轉債的信用風險,且一些低資質,低價的小盤轉債被下調信用評級,市場出現了明顯的拋售,使得整體的小盤低價轉債出現明顯下跌。
市場擔憂個別轉債的退市、信用風險,集中拋售略有瑕疵的轉債,帶動低價轉債大幅調整。Wind可轉債低價指數近期跌幅擴大,指數點位跌回2021年9月。
6月份轉債的信用風險擔憂疊加股市調整造成市場大幅下跌,大量低價轉債跌破面值。易方達雙債增強債券基金經理分析,可轉債純債溢價率已經處于過去6年極低分位數,轉債相對純債的信用利差處于歷史高點,從理性定價角度來看,股票沖擊對于轉債回撤的影響在大幅降低。但是當前市場參與者對于轉債信用利差定價進入極端悲觀交易階段,市場出現了大量脈沖性止損交易和羊群跟隨效應。轉債市場對信用風險的廣泛一致性擔憂,已經把轉債價格的所有樂觀因素消除,過度定價了資產未來悲觀的路徑。
也有基金經理認為,部分資質較差的中小盤轉債和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轉債,都發生了較大的價格波動,加劇轉債市場低迷行情。
轉債投資邏輯發生變化
不少機構人士頻繁提示轉債市場的風險因素,并認為轉債投資邏輯已經發生較大變化。
“歷史上轉債出現過多輪信用風波,導致定價邏輯和擇券框架都已改變。”華泰證券分析,2023年是轉債信用風險實質化的“元年”,非正常方式退出個券逐步增多。2024年,退市與違約雙重風險疊加,轉債市場底層邏輯或徹底改變。
風險維度,近期不少機構警惕近期弱資質品種信用分層的進一步演繹。
“盡管經歷了一定程度的下跌,但可轉債性價比仍然不高,且債性品種更多受到信用風險等考驗,不確定性顯著增大。”民生加銀轉債優選基金經理關鍵坦言,可轉債市場缺乏明確的投資主線,且相對于正股而言,呈現出更多的炒作跡象,擇券難度依然較大。
今年業績表現居前的工銀可轉債基金基金經理轉黃詩原在基金二季報中直接表示,轉債估值明顯偏貴,其管理組合保持股票相對超配而轉債相對低配。他分析,穩定增長類轉債體量明顯下降,偏債轉債對部分風險沒有充分定價,其他類型轉債相比正股不具有明顯優勢。黃詩原認為,未來組合將繼續挖掘穩定增長類的轉債,此外將更加看重轉債的下跌風險。
轉債相比信用債處于歷史上性價比較高的階段。不過,博時基金亦認為,轉股溢價率的絕對水平仍在高位,依然是向上彈性的最大限制。持倉結構仍應立足防御,優選中高評級債底堅實的品種進行配置,這些品種在債市資產荒格局下估值有望維持在合意水平,超跌品種應精細化篩查個券信用及正股投資價值,在合適的價格中適當逆向買入。
(責任編輯:關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