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中秋節(jié)還有不到一個月時間,本應是月餅廠忙碌的時期,但有不少廠家格外淡定,迄今仍未開動生產線。市場人士透露,隨著某些月餅券、螃蟹券演化成一種“類期貨的金融商品”,商家的利潤已不在于銷售多少月餅、螃蟹,而是賣了多少提貨券。
期貨分析人士指出,月餅券、螃蟹券與期貨產品大相徑庭,且極小眾、缺乏專業(yè)監(jiān)管和規(guī)范,充其量是一種市場投機工具。
月餅券螃蟹券“金融化”
根據(jù)以往的情況,月餅企業(yè)通常在中秋節(jié)之前兩三個月進行生產和銷售。但近年來,隨著部分月餅券、螃蟹券變成“類期貨的金融商品”,對一些商家來說,這一季的收入如何,已不看最后賣了多少月餅、螃蟹,而是賣了多少提貨券。
有人稱,月餅券是“空轉一圈,大家都受益的買賣”。實際情況是這樣嗎?
據(jù)知情人士反映,其運作過程是這樣的:月餅廠家印100元的月餅券,然后以70元一張的價格賣給經(jīng)銷商,經(jīng)銷商再以85元價格賣給消費者甲,消費者甲將其作為贈品送給消費者乙,而乙又以45元的價格賣給黃牛,最后廠商再以55元一張的價格向黃牛收購。
如此下來,月餅廠家賣出一張券便獲得純利潤15元,經(jīng)銷商也賺了15元,消費者甲贈送了人情,消費者乙則賺取了45元,黃牛賺取了10元。但是,整個過程中,沒有出現(xiàn)過一塊月餅的身影!
與之類似的還有螃蟹券。相關月餅、螃蟹廠家會生產或購買少量的月餅、螃蟹來為需要兌購的月餅券、螃蟹券兜底,但總體上“券比餅多”“券比蟹多”。“月餅券、螃蟹券超發(fā)”成為中秋節(jié)日市場一種默契的存在。
類期貨?非期貨!
分析人士認為,如此買賣,雖然“一本萬利”,但由于其投機屬性較強,并不適合普通人參與。
新紀元期貨研究所所長王成強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紙月餅”很像一張美式期權,在到期前都可以去指定地點兌現(xiàn)實物月餅。月餅生產商出售“紙月餅”,可以提前獲得現(xiàn)金流,方便安排生產,本質上是一種預售的商業(yè)行為;消費者憑券兌換實物月餅,但投機需求也逐利其中。“紙月餅”適度交易利于中國特色傳統(tǒng)行業(yè)的發(fā)展。
光大期貨農產品研究總監(jiān)王娜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紙月餅”現(xiàn)象比較普遍,并且已由食品屬性向金融屬性轉移。月餅券具有證券化交易特點,主要是具有標準化、流動性好、消費群體穩(wěn)定、易流通等特征。其交易活躍的特點是在特定的時間段內有效,類似于有固定時間周期的期貨合約,具有特殊的投機屬性,也是相對專業(yè)的市場,不適合普通群眾參與。
分析人士指出,月餅券、螃蟹券過度“金融化”,一些實實在在去做月餅產品和品牌的企業(yè)可能會受到影響。
那么月餅券、螃蟹券是不是期貨產品呢?期貨分析人士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從產品功能來看,月餅券、螃蟹券的功能定位與期貨產品大相徑庭。在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程小勇看來,“紙月餅”可能是商品金融化的一種現(xiàn)象,即通過以某一商品作為標的,形成一種合約或倉單(月餅券),并將這種合約通過市場流轉,參與者包括生產商家、貿易商(經(jīng)銷商)、消費者和投機商(黃牛)。這種現(xiàn)象類似于虛擬貿易。
(責任編輯:華青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