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A股創業板大跌,這被直指為是IPO重啟的沖擊所致。建信基金表示,重啟IPO打破了A股14個月以來未發新股的局面,將改變股市供求關系,這在股票供給方面對主板的影響并不大,但對創業板卻不然,今天的大跌即是明證。
IPO重啟的消息于11月30日(上周六)發出,《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下簡稱《新股發行改革意見》、《關于開展優先股試點的指導意見》(下簡稱《優先股試點意見》)等系列新政密集出臺,周末各機構紛紛對此發布觀點,主流意見認為證券市場將成為深化改革的“排頭兵”,新政推出勢必對A股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
從短期來看,IPO重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市場情緒,導致市場風格轉變,小盤股相對于大盤股的估值溢價將會出現快速回落;其后,新股正式發行時造成的資金分流累計效應需要時間積累才能體現;同時,大量新股供應來臨,創業板稀缺性受到一定程度破壞,估值中樞繼續上移失去支撐,市場將尋找新的均衡點,重建主板與創業板的相對估值體系。
就《新股發行改革意見》而言,加大信息披露力度、降低準入門檻、抑制發行價虛高是其核心,例如規定借殼上市條件與IPO標準等同,創業板嚴禁借殼,意在抑制新股價格虛高與殼資源炒作,對二級市場股價中樞造成打壓。另一方面,鼓勵老股東將存量股票進行發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擴容壓力和發行后的拋售壓力,市值配售與剔除不低于申購總量10%的報價最高部分相結合,有利于抑制賣舊打新和爆炒新股的投機。同時,并購重組市場化對成長股外延式擴張的邏輯也產生了較大影響,考慮到當前階段成長板塊估值總體較高,外延式擴張帶來的估值提升是高估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未來成長板塊可能首當其沖面臨調整壓力。
總之,抑制發行價虛高是新股發行改革的核心,對二級市場股價中樞的影響偏負面;通過市值配售抑制“賣舊打新”的投機,一定程度上減輕對二級市場的沖擊,但破壞成長股外延式擴張的邏輯,導致成長板塊下跌,可能是最直接的負面影響。
而《優先股試點意見》的推出將為普通股市場提供新的融資替代工具,可能降低在普通股市場上融資產生的資金壓力,有助于平穩市場情緒。但考慮到優先股主要參與者可能集中于保險和社保基金等追求相對穩定投資收益的機構投資者,受整體投資頭寸影響,增量優先股和存量普通股之間存在部分替代作用。從基本面角度來看,優先股在并購重組中能夠發揮作用,或是更值得關注的正面因素。
因此,《優先股試點意見》的出臺對市場走勢可能并不構成必然的正面或負面影響,優先股的發行只是一種融資渠道的拓寬,有利于企業資產負債結構的改善,但對于盈利模式和盈利前景并不產生影響,ROE高于優先股股息率的行業發行優先股增厚普通股每股受益,以及在并購重組中發揮優先股作用,才是有利于二級市場表現的正面因素。
直接受益于IPO開閘和新股發行改革的板塊主要有券商、銀行、保險行業等。
具體來看,券商將受益于未來一年700多家新股IPO承銷收益;新股發行改革的新股定價、自主配售和注冊制的推行賦予券商更大的自主權,使得券商的中介地位上升,有利于增強機構客戶粘性,盈利能力增強;同時,后續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和券商自身改革有望給券商帶來長期紅利。
對保險板塊而言,新股上市、優先股將增加保險公司的投資標的,提升投資收益;同時將拓展保險公司的融資渠道,有利于及時融資,提升償付能力;
對銀行板塊而言,優先股發行可提高銀行一級資本充足率,銀行的再融資壓力緩解將抬升板塊估值。銀行具有較高ROE水平,優先股推出可能帶來普通股股東業績增厚,市場對銀行板塊關注度會提升。同時,IPO重啟減輕銀行表外融資過快增長帶來的信用風險和來自監管層的壓力,對銀行的基本面和估值帶來正面影響。
回到深化改革和經濟轉型的大棋局中,本輪新政透露出更加強烈的市場化信號,深化改革和經濟轉型仍然是影響未來股市的核心因素。
建議投資者,未來重點關注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城鎮化會議對2014年經濟目標和改革工作的布置。雖然IPO重啟增加新興行業的股票供給,分流股市的存量資金,但改革紅利的兌現仍有望打破當前存量博弈格局,吸引增量資金流入,長期來看,預計在轉型大背景下資金流向新興成長的方向不會改變。建信基金也將適時抓住成長股出現向下調整的機會,在新型消費、新型服務和新型投資領域積極布局,在醫療、保險、旅游、消費電子、文教娛樂、通信、環保、信息服務、家電、汽車等消費服務型行業挖掘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