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福利久久久精品,99视频/这里只精品24热在线,99re8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免费,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企業年金明年實施"遞延納稅" 專家:對A股是重大利好

2013年12月09日 11:31    來源: 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為建立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三部委6日發布我國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稅收優惠政策,自明年1月1日起,在企業年金的(不超過規定標準的)繳費、投資、領取3個階段中,僅在領取階段按規定征收個人所得稅。對此,業內人士認為,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所得稅遞延納稅優惠政策的實施,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年金參保者個人所得稅稅負,加速企業年金規模擴容。同時,這意味著中國版“401K”出爐,對A股有望帶來長期支持。

  企業年金擴容或提速 有望成為中國版401k

  “中國版401k”推出

  12月6日,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稅務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企業年金 職業年金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我國將從2014年1月1日起,實施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所得稅遞延納稅優惠政策,從而推進我國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的建設。

  這項被業內稱之為“中國版401k”的政策主要內容包括:對單位和個人不超過規定標準的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繳費,準予在個人所得稅前扣除;對個人從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基金取得的投資收益免征個人所得稅;對個人實際領取的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按規定征收個人所得稅。

  企業年金是一種自愿的“固定繳費”型年金計劃,于2004年5月開始啟動,但一直以來發展緩慢。根據人社部公布的數據,截至二季度末,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共有5.9萬個,僅占全國實有企業總數的0.4%。全國企業年金積累基金為5366.65億元,實際運作金額為5161.4億元。

  所謂遞延納稅,是指在年金繳費環節和年金基金投資收益環節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將納稅義務遞延到個人實際領取年金的環節,也稱EET模式(E代表免稅,T代表征稅)。對年金供款、年金投資等即期的繳款、運作環節不予征稅,僅在最后的給付環節征稅。

  何謂“401k”

  所謂“401K計劃”,是美國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發展的一種社會保障和養老金體系,因列于美國《國內稅收法》新增的401條K款而得名,它是由雇員和雇主共同繳費建立起的養老保險制度,為今天美國的養老制度奠定了基礎。“401k”是由雇主發起的養老計劃都依照該條款進行,因此將雇主發起的養老金簡稱“401k計劃”。401k允許雇員將一定比例的工資存入獨立賬戶,允許支出在稅前扣除。根據平安證券研究所的統計,截至2013年二季度,美國401(k)下累積的總資產為3.79萬億美元,而該數據在1994年僅為6750億美元。2012年,在401k計劃下美國的養老金資產在2012年美國GDP中占比為22.4%。

  而該類養老方式在中國則發展緩慢。截至2013年6月,全國有5.94萬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參加職工人數1957.3萬,企業年金積累基金規模5366.65億元,基金總規模僅為我國2012年GDP的0.1%。

  據了解,國內目前對企業年金涉及的各方采用準入限制(牌照),分為四類資格,包括受托人、托管人、賬戶管理人、投資管理人。其中,投資管理人是盈利最大的一塊業務。根據平安證券研究所的統計,從企業年金投資管理人管理資產看,2013年6月底,保險(放心保)公司管理的份額為47%,基金公司管理的份額為43%,證券公司管理的份額為10%。

  參保者個稅稅負降低

  “遞延納稅政策對個人的好處,首先就是稅率降低。”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朱青表示,個人所得稅是按照累計稅率來征收,退休后的收入一般比在職時要少,年金對應的稅率也較低;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稅款現值大大降低。如果現在單位給你發1000塊錢,假定邊際稅率10%,你就要繳納100塊錢的稅。如果這1000塊錢作為企業年金繳費,雖然幾十年后領取時也要繳納100塊錢的稅,考慮到貨幣的時間價值,這100塊錢的價值也就寥寥無幾了。

  三部委有關負責人稱,此次年金個人所得稅政策出臺后,年金參保者均可享受遞延納稅的好處,相當一部分參保者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個人所得稅稅負。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鄭秉文指出,年金個稅的延期繳納潛在地對稅制改革、對個人所得稅制從分項制向綜合制的邁進都有重大意義,對人們的消費觀念,對資本市場中養老金的比重調整也意義重大。

  企業年金還需“雪中送炭”

  目前,一些國家繳納企業年金的企業達到80%,而中國企業中的大多數對于企業年金卻處在不清晰的認知中。相關專家表示,企業年金雖有市場化投資,但還缺乏市場機制,企業設立企業年金的動力明顯不足,企業內部對企業年金的認知還不夠清晰。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系主任王緒瑾表示,事實上不僅是國企,一些效益好的民營企業也設立企業年金,企業年金是對員工的福利保障,無形中就提升了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能力,“有企業年金的單位比沒有年金的單位,在人才方面更有競爭力”。

  北京華稅律師事務所主任劉天永認為,企業年金作為對社會保險的重要補充,更有利于留住單位的優秀員工,對整個社會福利體系、促進社會穩定有好處,“對于企業而言,稅收優惠政策對于企業設立年金是最好的引導”。

  業內專家表示,企業年金優惠政策的出臺,企業會更加積極,因為企事業單位繳納的這筆錢能夠促進職工的忠誠度。王緒瑾認為,現在企業年金在很大程度上是效益好的企業設立年金,吸引員工加入,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這就像是“錦上添花”,將來在企業年金的制度安排上還應該考慮“雪中送炭”。

  中國版401K對資本市場影響幾何

  能否催生A股的大牛市

  三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分析人士稱,對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所得稅遞延納稅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將是中國版的401K計劃,大牛市箭在弦上。其理由是,美國在推出“401K計劃”后,私人養老金成為美國資本市場上最主要的機構投資者,其直接和間接的持股市值占股票總市值的比例達到三分之一,養老金入市推動美國股市持續走牛。當然,現實情況可能并沒有想像的那么美,年金政策能否帶來大牛市,還需要仔細琢磨。

  也有資深人士表示,目前遞延納稅已經邁出了第一步,要把企業年金這樣的養老錢管理好、運作好,必然會出臺更多鼓勵投資措施,包括放寬投資權益類資產的比例,引進除了基金公司之外的陽光私募等第三方管理機構等,其最終目的是戰勝通貨膨脹。特別是,隨著資本市場各項改革全面展開,企業年金運作管理機構逐漸增大投資股票與基金的比例是大勢所趨。從這一意義上說,企業年金遞延納稅政策的出臺,實際上意味著重量級的機構投資者開始向股市走來,對迎接下一輪牛市的意義不言而喻。

  實際上,中國的企業年金制度與美國401K計劃有著根本性的不同:美國的401K計劃對年金購買基金有強制比例要求,而中國則沒有,僅規定最高比例不超過30%,而實際情況是年金投資基金和股票市場的比例很低。

  小幅利好保險股

  “這是中國版401K條款啊!” 對此,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微博表示,中國股市肯定要進行劇烈的激濁揚清,垃圾股要市場化退市,同時補充大量的新股,吐故納新。在上新股的過程中,那邊吸引長期資金進入股市。怎么吸引?動用稅收優惠政策,鼓勵長期投資。

  具體到對A股的影響,從短期來看,據星石投資總裁、首席策略師楊玲分析,此消息對大盤短期利好相對有限,一是目前國內企業年金并不普及,估計約為4800億元,尤其是商業補充養老保險普及率更低。二是目前年金的主要投向是債券等固定收益品種,權益類資產占比很低。所以短期內股票市場的增量資金并不會立竿見影。

  “對保險行業而言,稅收優惠政策有利于消費者主動尋求養老保險,有小幅利好。”楊玲指出。

  有望引資千億 李大霄稱是重大利好

  新政將給中國資本市場帶來的深遠影響呢?財經業內專家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鄭秉文認為,新政出臺后,企業年金即將成為中國版的 “401K計劃”,這對國民福祉是重大進步,對資本市場也是重大利好。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表示,從這次《通知》來看,和美國的“401K計劃”的內涵核心是一致的,即所得稅遞延。他認為,中國此次邁出了重大的一步,對于資本市場而言是一個重大利好,將給股市帶來更多的長線資金“不同于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401K’的考核周期更長,是以10年、20年甚至以50年為投資周期,將為資本市場帶來源源不斷的資金。”他表示,這部分資金進入市場之后,將重點選擇穩健型、高分紅的優質股票。

  國泰君安則預計,中國版“401K計劃”正在形成,養老金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中堅力量,利好國內資本市場及藍籌股。按20%的入市比例,若按企業年金繳費人數計算,預計每年可帶來443億元增量資金;若按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計算,每年可帶來的資金增量約5515億元,約占2 0 1 2年末滬深兩市總市值的2.8%。星石投資則表示,新政出臺僅僅是個開始,預計后續陸續出臺推進養老相關政策,企業年金和商業補充養老保險未來放開帶來的空間很大。年金等長期投資者比較傾向穩定增長、積極分紅的股票,所以,低估值藍籌股的估值中樞將逐步上移。

  名詞解析: 401K計劃

  401K計劃也稱401K條款,401K計劃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是一種由雇員、雇主共同繳費建立起來的完全基金式的養老保險制度,是指美國1978年《國內稅收法》新增的第401條K項條款的規定,1979年得到法律認可,1981年又追加了實施規則,20世紀90年代迅速發展,逐漸取代了傳統的社會保障體系,成為美國諸多雇主首選的社會保障計劃。適用于私人盈利性公司。

  


(責任編輯: 向婷 )

    中國經濟網聲明:股市資訊來源于合作媒體及機構,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上市全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