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余勝良
一件事情往往在過了很久之后,才能看清楚來龍去脈。
鐵礦石巨頭和中國談判中聯合起來欺負中國人的說法,現在看來不過是對市場的妄加指責而已。
沒有最低還有更低,鐵礦石巨頭用實際行動,向鐵礦石價格發動大規模圍剿,鐵礦石價格也破位下行,今年上半年,鐵礦石價格下跌至49.75美元/干噸,同比下跌49.1%,回到2005年的水平。與此同時,鐵礦石巨頭都在競相擴產,7月24日,淡水河谷發布第二季度生產報告,二季度實現鐵礦石產量8530萬噸,這一產量為其有史以來第二高的季度產量,也是歷史同期最高產量。
此外,必和必拓二季度完成鐵礦石產量6009萬噸,同比增6%,環比增2%,力拓二季度鐵礦石產量為7970萬噸,環比增7%,同比增9%,FMG二季度鐵礦石產量4100萬噸,環比增11%。
四大礦山之所以拼命擴產,主要還是成本低,力拓輸往中國的鐵礦石每噸成本僅為34美元,而擠進巨頭行列的FMG這些年能夠在中國站穩腳跟,靠的就是價格,該公司二季度公告顯示,FMG噸礦現金生產成本為22.16美元/濕噸(帶有8%~10%的水分),環比下降14%,同比降35%,6月份現金成本已降至19美元/濕噸。2015/2016財年噸礦成本預計將進一步降至18美元/濕噸,FMG估計其盈虧平衡鐵礦石價格在39美元/噸。 當然這并不是說四大礦企沒有風險意識,有些已在削減開支,FMG就在近兩年一直提前還貸。
這個鐵礦石價格只有高峰時期的1/3。記得2008年前后,中國鋼鐵行業組織和幾大礦山談判,談來談去價格都在漲,帶頭談判的寶鋼受到指責,被民間輿論認為無能妥協賣國。
現在回想,當時鐵礦石現貨市場價格一直高于長協價很多,有些鋼廠因為有長協礦轉手倒賣就能賺錢,如果長協礦價格不上漲,市場就畸形了。
當時鐵礦石瘋漲是由于中國需求太過旺盛,罪魁禍首是中國需求,由于鐵礦石無法滿足中國市場需求,中國國內很多低含量鐵礦石也開采出來,而且利潤非常好。中國人開始滿世界找鐵礦,大規模投資海外礦產。
現在鐵礦石價格下跌,主要原因還是中國需求下跌。假若幾大礦山可以壟斷以獲得高利潤,那么現在理性的做法是削減產量,以限產保價。幾個巨頭壟斷一個產品價格談何容易,市場自有運行規律。當然隨著市場行情變化,買賣雙方話語權會有變化。
四大鐵礦石巨頭爭著擴產,退出的是高成本鐵礦石生產商,據統計, 今年前5個月,我國鐵礦石產量為5.02億噸,同比下降6350萬噸,降幅為11.2%。2015年海外非主流礦已經退出或預計退出產能總計達到7600萬噸。
商品價格上漲和下跌都有周期,想在商品上漲時期讓價格掉下來不容易,想在商品價格下跌時讓其上漲也難。單個企業所能起到的作用其實是有限的,而必須根據大勢來判斷決策。幾大礦石巨頭認為鐵礦石價格還要跌,單個公司限產沒有意義。中國在2008年左右的鐵礦石需求猛增,刺激全球鐵礦石投資,而產能增長是階段性和有慣性的,不可能說退出就退出。
就像今年石油價格猛跌,但是歐佩克國家并沒有限產保價,主要國家反而加大產量盡可能多占領市場,因為他們預測單個國家的限產對價格沒有多大影響,只會讓其他國家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