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為增強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市場化程度和基準性,央行決定完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消息公布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應聲回落,并在此后3個交易日內累計貶值4.7%。
人民幣短期內大幅度貶值引起國際市場的密切關注,客觀上也引發了包括大宗商品走低等一系列反應。不過,國際上的主流輿論仍對此次匯改舉措和人民幣“糾偏”給予了積極評價。
1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中國央行旨在完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的改革舉措表示歡迎,聲明稱中國決心讓市場在經濟運行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正在迅速融入國際金融市場。“在此過程中,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對中國至關重要”。
12日,美聯儲高級官員首次對人民幣匯率調整作出公開回應。美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威廉·達德利對外表示,“如果中國經濟表現遜于中國官方的預期,為此調整人民幣匯率或許并非不適當”。他認為,現在就對中國調整人民幣匯率的影響作出明確結論還為時過早。
13日,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表示,中國央行的舉措,是為了讓市場力量在匯率形成機制中發揮更大作用,并不意味著中國政府將用操縱匯率的方式來支持出口和經濟增長。
客觀來說,經過3天調整,人民幣匯率累積貶值壓力也得到了一次性釋放,逐漸向市場化水平回歸。14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975,較前一交易日上漲35個基點。可以說,人民幣匯率大幅度的偏差校正已經完成,而建立一個更加有效的市場化機制仍是未來重點,并將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產生重要影響。(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連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