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福利久久久精品,99视频/这里只精品24热在线,99re8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免费,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7月IPO首發規模跳升至211億

2016年07月25日 08:00    來源: 經濟導報    

 

  導報記者注意到,此次獲批的14家公司中,被市場視為大盤股集中營的銀行板塊就有 2家,分別是貴陽銀行和江陰農商行。其中,貴陽銀行獲批發行股數不超過 5億股,為此前招股書設定數量;江陰農商行獲批發行股數不超過 2.09億股,約為此前招股書設定數量的 52%。

  “加上 6月獲批的江蘇銀行,近2個月內就有 3家銀行獲得 IPO核準。顯然,發行銀行股會對市場造成沖擊,短期內已不再是監管層擔心的問題。”李瑞華對此表示,由于去年下半年 A股出現大幅波動,市場敏感的 IPO供應一直是監管層控制重點,今年以來首發企業上會數量就隨市場波動出現明顯調整,如 1-3月,每周有 6家以上企業上會;4-6月,每周上會的企業數量縮減至 4家;而6月中下旬以來,數量開始穩步增加,大盤藍籌股進入市場視野。

  證監會披露的信息也顯示,今年上半年獲準 IPO的公司不過 70家,規模最大的為 6月下旬開始申購的魯股玲瓏輪胎(601966),募資總額 25 .96億元。此外,整個上半年僅有第一創業( 002797)、中國核建(601611)、堅朗五金(601611)和南方傳媒(601900)募資額超過 10億元。

  而 7月公布的 27家獲批 IPO公司,合計募資規模就達到 211億元,平均募資額逼近 8億元,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都呈現上升態勢。

  “經歷一年的調整后,市場逐步穩定,投資者不再會輕易陷入恐慌情緒中。更重要的是,近期監管層也在著力凈化 IPO生態圈,比如首單欺詐發行強制退市的欣泰電氣、近期對IPO產業鏈全覆蓋式大檢查等,都提升了市場投資者參與的信心。”李瑞華說,這些因素令 IPO發行前景有所改觀,為供應量提升鋪平了道路。

  當然,IPO目前頗為龐大的儲備壓力,也被視為監管層提速 IPO的推力。導報記者通過 Choice金融終端查到,目前正在證監會排隊的企業達到 877家,其中已過會 122家,703家處于待審狀態,僅有個別企業被中止審查。即便是以本月 27家的發行速度推進,要想消化掉這些“庫存”,也要近 3年的時間。

  “中國實體經濟正面臨轉型、資金等多方面的困境,進一步恢復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有助于引導、緩解這些問題。”李瑞華說,此次獲批IPO的 14家公司中,有 7家來自上交所、2家來自深交所、5家來自創業板,除網絡信息、環保等新興產業外,也涉及了銀行、基建、模具等傳統行業,凸顯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扶持。

  “預計下半年新股發行仍將維持穩步上升態勢,全年發行量或超過150家。”李瑞華判斷。

  供應量減少致賺錢效應明顯

  不過,當 IPO出現逐漸放量跡象時,敏感的市場投資者已經開始擔心,A股市場能否承受住這種供應壓力?

  “今年新股板塊的表現非常好,主要是供應量減少了。”一名私募基金經理對導報記者表示,自 2015年12月至 2016年 7月,兩市共有 90余家公司上市,平均發行市盈率在22倍左右;上市后 10日平均漲幅可以達到 150%,上市后 30日平均漲幅超過 230%,上市后 60日平均漲幅也能維持在 220%以上,賺錢效應明顯。

  導報記者也發現,今年以來新股上市當天全部遭遇臨時停牌,首日漲幅也無一例外地鎖定于 44%的“頂格”水平。其中,6月 7日上市的上海滬工(603131)連續收出 21個漲停,股價一路飆升至 107.55元,這意味著投資者每中一簽獲利就超過 9.6萬元。

  “新股板塊的高收益引來了大量資金炒新,雖然中簽難度大大增加,但對于活躍投資氣氛、提升投資者參與情緒起到了重要作用。”該人士表示,新股的表現甚至帶動了次新股板塊的走好,相關板塊資金流入跡象明顯。

  “破發”風險或打擊市場

  受訪投資人士表示,若下半年IPO供應量繼續增加,“大盤股”不斷出現,對新股板塊估值水平沖擊明顯,或將使投資者參與度大幅降溫,從而影響到資本市場后續表現。

  “比如即將上市的這 3家銀行股,發行價最低也不能低于每股凈資產。但 22日收盤時,16家上市銀行平均市凈率為 0.9、市盈率為 5.9,即個股不少處于‘破凈’、低估值狀態。這就意味著 3家 IPO銀行上市首日的表現很難理想,甚至可能‘破發’。”某券商分析師對導報記者表示,若其擔心的情況出現,剛剛回暖的 A市場將再度遭受打擊,監管層有可能再度陷入頻繁“救火”的狀態。

  “目前流動性充裕,A股還是有能力應對 IPO發行量的有序回升的。但若市場由此開始聯想到注冊制推進等方向,那確實會產生一定負面影響。”李瑞華說,監管層下半年也將在維持市場人氣與新股供應的平衡上面臨不小的壓力,“根據市場表現調整策略,及時披露相關信息以打消投資者顧慮,將是合理有效的應對之舉。”


(責任編輯: 華青劍 )

    中國經濟網聲明:股市資訊來源于合作媒體及機構,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上市全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