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A股市場出現了非常明顯的風格轉變,價值型股票大幅跑贏市場,大量估值過高的個股下跌明顯。在幾個主要市場指數中,上證50指數跌幅最小,而中小盤指數和創業板指數則出現了20%以上的下跌。考慮到市場環境的相對平穩,價值型股票這種持續長達一年的勝出,是非常不同尋常的,超出了很多專業投資者的預判,有非常深刻的結構性推動力量。
2016年出現這種變化,首先是因為宏觀經濟的企穩回升,偏價值型的行業和公司業績出現了明顯回升,其次是在2016年之前的3年間,成長股經歷了連續的上漲,積累的高估值需要消化。另外還有兩個原因,一是機構投資者的市場占比開始重新上升;二是證券監管部門出臺的一系列正本清源的舉措對市場行為的糾偏。前面兩個影響因素會周期波動,目前來看還將在2017年大概率持續。下面主要分析后面兩個因素的持續性。
A股歷史上出現過兩次比較明顯的機構投資者持有市值比上升的現象。第一次是從2001年開始,一直持續到2007年;第二次就是從2015年開始,持續到現在。2007年,機構持有流通市值的比例曾經達到過近32%。從2008年開始,由于市場的大幅下跌,投資者認購公募基金的熱情下降,機構投資者持有市值占整個市場的比例也隨之不斷下降,到2013年底,機構投資者持有市值占比最低下降到15%。而到2015年底,機構投資者持有市值占比又上升到22%。
第一輪機構投資者力量的上升主要依靠公募基金,而這一輪機構投資者崛起的背景與第一輪有很大的不同。這一輪加大進入市場的機構投資者主要是保險機構和銀行委外等。此前保險機構主要通過申購公募基金的方式進入A股市場,而這一次保險機構更多的是通過直接投資的模式加大權益市場的比重。
本次機構投資者加大權益市場的投資比重主要是為了滿足自身投資回報的要求。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我國的保險行業規模得到了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2015年是保險行業投資業務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因為2015年的國債利率下行到了過去十年的低點。低增長、低通脹和低利率的環境,使得保險行業再投資的壓力明顯加大了。為了滿足其負債成本的要求,加大權益市場的配置比重將成為趨勢。銀行理財也面臨同樣的情況,隨著銀行理財規模的快速增長與競爭的加劇,目前固定收益產品的收益率難以滿足投資人的需求,2016年銀行委外合作中明顯加大了權益產品比重。
2016年12月份,基本養老金管理人招標結果已經公布,預計基本養老金通過社保投入資本市場將會在2017年取得明顯進展,考慮到基本養老金的存量規模達到了4萬億元,目前以儲蓄為主,未來入市的空間巨大,將會繼續提升機構投資者在股市中的影響力。
可以預見,本輪機構入市比重的提高將會是持續和長久的。目前來看,這一輪是機構投資者主動加大對A股的配置,如果沒有特別的因素干擾,這一趨勢將會更加具有持續性。值得關注的是,本輪加大入市的機構投資者普遍具有負債成本剛性的特點,投資方針上強調絕對回報,更加關注一些行業穩定、公司競爭優勢明顯、現金流量好和股息分紅率高的投資標的,更加關注估值水平、股票本身的性價比。因此,在2016年的A股市場行情中,就體現為價值型股票的超額收益。
證券監管部門出臺的一系列舉措也對估值體系的重塑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2014年以來,證監會不斷加大對各種證券違法行為的懲罰力度,特別是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等違法行為。這也導致一些進行趨勢型投資的違法資金的離場。從2016年開始,監管部門在上市公司的重組審核上采用了更加嚴格和規范的標準,打擊了利用海內外市場之間的估值差進行套利的行為,并對借殼行為制定了更加嚴格的標準。更為重要的是,2016年新股發行速度明顯加快,大市值股票的占比很低,這不僅加大了中小股票的供給,也進一步凸顯出藍籌股的稀缺性。隨著上市排隊時間明顯縮短,很多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也傾向于通過直接IPO的方式進行證券化,而非通過重組的方式。發行體制的市場化程度提高,最終改變了市場各方主體的預期,包括投資者、上市公司、擬上市公司和證券中介機構等。
考慮到本輪機構投資者持有市值占比上升具有持續性,證券市場的一系列糾偏措施的持續貫徹以及投資者結構和預期的改變,最終將會推動A股市場估值體系的重塑不斷深化,最終實現“好人得好報,惡人得惡報”,優質股票將會在市場繼續獲得超額收益,那些偏概念和偏趨勢的投資者處境將會更加困難,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得以充分發揮。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