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權激勵和事業部制對公募公司產生積極效應的同時,也浮現出股權激勵效果遞減、新老員工利益難以兼顧和投研自主權過大等新問題。
繼中歐基金、天弘基金、前海開源、匯添富基金、長信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實施股權激勵后,銀華基金日前也加入到施行股權激勵的行列。
據中國基金報記者了解,多家公募在實行股權激勵后規模快速增長,員工積極性得以提升,但也有一些問題開始浮現。股權激勵到底是“萬能神器”,還只是“看起來很美”?業內人士是見仁見智。
股權激勵公司規模擴張
人才流失現象緩解
日前,銀華基金發布股東出資比例變更公告,宣布公司注冊資本從2億元增至2.222億元,新增3家有限合伙企業合計持股9.99%,以實現銀華員工持股計劃。根據該計劃,銀華基金從投研到市場,從基金經理到中后臺員工共有149名員工參與。
銀華基金股權激勵計劃再度牽動市場關注。目前距離業內首家推動股權激勵的中歐基金實施改革已有三年半時間,股權激勵和事業部制對公募基金公司治理的影響持續引發行業關注。
從股權激勵和事業部制的效果來看,多家公募在實行后實現規模的快速增長,持股分紅也讓員工積極性得以提升。
以中歐基金為例,截至2017年三季度,中歐基金規模為950.38億元,在113家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第29位,比2014年二季度實施股權激勵時的規模增長5.89倍。中歐基金旗下的66只公募基金中有39只為權益類基金,權益類公募產品管理規模接近600億元。
2013年成立的前海開源基金股權激勵后也實現快速成長。截至2017年三季度,前海開源旗下64只基金資產規模為639.85億元,在113家公募基金中排名第43位。前海開源基金短短幾年已經布局了41只混合型基金、12只股票型基金、8只債券型基金和3只貨幣基金,公司產品線布局成效顯著。
除了規模的增長,股權激勵、持股分紅也對公募核心人才流失現象有所緩解。業內一位公募人士稱,他所在的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后,公司每年都會給持股員工分紅,工資和分紅加在一起相當豐厚,而公司不同級別的分紅是倍增關系,副總和核心投研人才持股數量高達數百萬股,公司的人才高流動性的局面有所緩解。
該人士稱:“作為智力密集型行業,公募基金核心投研人才是公司發展根本,通過員工持股、股權激勵計劃有利于留住核心人才,讓人才與公司利益綁定,促進公司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新問題開始浮現
在股權激勵和事業部制對公募公司產生積極效應的同時,也浮現出股權激勵效果遞減、新老員工利益難以兼顧和投研自主權過大等新問題。
北京一家次新基金公司董事長認為,股權激勵對人才的激勵作用值得深入探討,業內有的公司持股較多的副總也會離職。要想留住人才,不僅需要股權激勵和更多自主權,還需要融洽的工作環境及人際關系等。從人的需求來說,也不能片面強調物質激勵,畢竟物質激勵效果是遞減的,還需要從人才的綜合需求,對公司理念、文化、公司制度等層面的認同來著手。
除了股權激勵效果弱化外,兼顧新老員工利益分配也是新的難題。滬上一家基金公司副總經理表示,股權激勵要兼顧存量利益和增量利益,如果股權分配不匹配,反而會造成新的問題。加之人員流動性因素,若要處理好已有員工存量利益、人才計劃中的增量利益以及未持股員工的利益,公司內部都需要做好兼顧和均衡。
上述公募人士也坦言:“自公司上次分紅后,預留一部分股權給未來的新晉人才計劃,有些離職員工也按比例回收了股份,但后來新進員工也沒有再分過。”
此外,股權激勵和投資事業部制一般配合實施,事業部制下如何兼顧投研自主權和風險管控也是困擾公募的新問題。北京上述次新基金公司董事長認為,實行事業部制,為有才華的基金經理充分授權、施展個人能力固然重要,但權力太大也會導致違法違規風險。如何管理好人才,讓人才在完善的制度中發揮所長,也是實行事業部制應該認真考慮的問題。
他說:“股權激勵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員工積極性,為投資者創造更好收益,但不能把股權激勵當作解決一切問題的‘萬能神器’,股權激勵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責任編輯: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