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政策從“積極”改為“更加積極”,貨幣政策從“穩健”改為“適度寬松”,更是首次將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擺在來年經濟工作的首位,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諸多議題引發關注。
在此背景下,2025年1月10日,由浙商銀行與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聯合主辦的“強融論道——2025年宏觀形勢展望”暨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辦公室成立活動在上海召開。浙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陸建強及多位來自宏觀經濟領域的學界、金融界權威專家出席,深入剖析2025中國經濟的機遇挑戰、分享中國特色金融的理論創新,為中國經濟的穩健前行貢獻智慧與力量。
展望2025 專家學者共論經濟金融新風向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2025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和支撐因素依然較多,總體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不會變,但仍然面臨來自內外部復雜多變的挑戰。
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殷劍峰發布的《2025年度宏觀研究報告》率先給出答案。報告指出,在 2025 年乃至未來多年,調整經濟結構、推動經濟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都需要面臨“化風險”“穩股市”“去庫存”“擴內需”等任務。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更加積極的”財政需要“加大財政支出強度”,同時,在合理安排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的基礎上,“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這也將是決定 2025年經濟形勢的關鍵。
金融作為經濟發展的血脈,對推動經濟回升向好乃至強國建設具有重要影響。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創院理事長屠光紹以“三論”分享其對金融強國戰略的認識。他認為,在中國金融從大到強的質變階段,要從“金融如何助力強國建設”“金融自身的強大”“金融和強國的互動關系”三方面理解中國金融的深刻變化。特別是金融的強大,需要從國際視角去審視中國金融,不僅要看數據規模,也要看制度標準。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當前經濟形勢需要理論創新。在主題演講中,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從“利率”“資本市場及貨幣政策對資本市場發展的支持機制”“匯率”三個角度對2025經濟形勢及貨幣市場進行深入的學術分析。他表示,當前理論研究界甚至金融界面臨諸多嶄新課題,需要因勢利導深入研究,這也將是決勝市場的關鍵。
深化金融研究 浙商銀行助力金融強國建設
在中央發出實施積極有為宏觀政策信號之后,如何“以金融理論研究助推經濟發展、助力金融強國建設”已成為2025年金融業的重點發力方向。此次首席經濟學家辦公室的成立,正是浙商銀行依托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以使命感、責任感踐行金融政治性和人民性、發力金融理論研究的一大探索。
會上,陸建強從三個角度分析深化金融理論研究的意義,展望首席辦發力方向:一是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道路需要構建中國金融理論體系,要以金融研究力量為金融強國建設積極發聲;二是政府轉型升級的關鍵時代需要金融理論分析,首席辦要從一線市場實踐中為各級政府提供更多行業性、趨勢性的分析成果;三是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既要有國際化思想碰撞,也需要本土的“金融聲音”,首席辦要結合海內外發展規律,打造一個經濟金融思想交流的平臺。
近年來,浙商銀行持續探索金融理論研究,構建“善本金融”理論體系,把“善”的基因嵌入金融服務場景中,在深化金融顧問制度、開啟縣域綜合金融生態建設、探索金融助力企業家參與共同富裕、金融數字化賦能新質生產力等方面持續研究創新,為中國特色金融理論建設提供了一系列鮮活素材。
會上,陸建強表示,希望以首席辦的設立為金融經濟研究創設良好生態,成為經濟金融專家建言獻策、共同呵護的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活動現場,浙商銀行還聘任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上海社會科學院原常務副院長左學金為首批特邀顧問,共同以高質量研究助推金融強國建設,讓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
(責任編輯: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