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福利久久久精品,99视频/这里只精品24热在线,99re8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免费,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國務院部署有序推開“證照分離”為市場主體減負

2018年09月13日 06:58    來源: 每經網-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每經編輯 賈運可

  9月1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在全國有序推開“證照分離”改革,持續解決“準入不準營”問題;決定再壓減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三分之一以上并簡化審批,對一家企業生產不同類別產品的只發一張許可證,為市場主體減負;聽取清理證明事項工作進展匯報,要求加大力度消除群眾辦事煩憂。

  會議決定,按照該放給市場的放足放到位、該政府管的管好管到位的要求,從今年11月10日起,在全國對第一批上百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推進“照后減證”。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照后減證”是簡政放權的進一步深化,是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的重要體現。但需要注意的是,“放管服”改革中,“管”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事中事后監管方面也要強化力度。

  專家:監管也不能放松

  在推進“照后減證”上,會議要求,對不必要設定審批、市場機制能夠有效調節、可由行業自律管理的事項直接取消審批或改為備案,并加強市場經營過程的監管。

  此外,對目前不能取消審批、但通過事中事后監管能夠糾正不符合審批條件行為的審批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由市場主體作出承諾、達到審批條件即可獲批經營,發現與承諾不符的依法撤銷審批決定并從重處罰。

  值得注意的是,會議要求,對涉及公眾健康和安全等不宜采取告知承諾方式的審批事項,要優化準入服務,分門別類減少申報材料和環節、壓縮審批時限、提高透明度,為創業創新主體進入市場消除障礙。

  竹立家指出,世界范圍內,在食品、藥品等涉及公眾健康等領域的監管上,政府都承擔著重要責任。在優化準入服務的同時,企業進入市場后,政府監管也不能放松,而是要越來越嚴格。此次會議也強調,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在放寬準入的同時要把更多力量放到創新和強化事中事后監管上,加強公正監管。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馬正其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要更好發揮作用的同時,已經建立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系統這個大數據信息平臺也能夠促進企業自律。這就相當于是一張企業的“光榮榜”,企業的注冊登記、審批、不良記錄等信息全部都在上面。這也利于部門聯合監管,企業一處違法,處處受限。并且,還有利于實現社會共治。是否選擇和這個企業交往、是否選擇買該企業的產品,都會先查找這個企業的相關信用信息。這也體現出在政府的引導下,發揮市場和社會的力量,加強監管。

  生產許可證減至24類

  早在今年1月,原國家質檢總局就發布《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一企一證”改革實施方案》,規定在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管理范圍內的38類產品中實行“一企一證”。由以前按產品類別發證調整為按企業主體發證,由原先按產品多次申請,接受多次審查,取得多張證書,變為一次申請,一并審查,一次發證。凡是具有營業執照的生產企業,同時申請生產納入許可證管理目錄的多種產品,審批發證部門一并實施審查并按照規定時限作出決定,并頒發一張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在副本中同時注明許可的產品名稱。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進一步壓減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并簡化審批程序。一是再取消14類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使實施生產許可證管理的產品類別進一步從38類減至24類;二是對保留的生產許可證簡化審批程序;三是推行“一企一證”,對一家企業生產不同類別產品的只發一張許可證。會議要求,要落實監管責任,強化證后監管,推動“中國制造”提質升級。

  會議要求,對取消許可的一些涉及公眾健康和安全、環境保護等產品,可轉為強制性認證,列出正面清單并向社會公示,強制性認證費用原則上由財政負擔。采取支持措施,鼓勵企業開展自愿認證,推動樹立品牌、拓展市場。對保留的生產許可證,將發證機關組織的發證前產品檢驗改由企業在申請時提交符合要求的產品檢驗合格報告。對除危險化學品外的省級發證產品實行現場審查后置,企業提交相關材料并作出質量安全承諾后即可領取許可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多地正積極落實“一企一證”改革。例如,8月9日,海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向中海油東方石化有限責任公司送達了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這是海南省質監局在“一企一證”改革后頒發的首張新證書。

  此外,為推進改革,也有地方主動梳理能夠獲得“減證”利好的相關企業。今年7月初,安徽省質監局在梳理出全省57家涉及“一企多證”的獲證企業名單后,向企業所在地市質監部門推送了企業名單,要求各市質監部門盡快將“一企一證”改革政策傳達到每一個企業。

(責任編輯:關婧)


    中國經濟網聲明:股市資訊來源于合作媒體及機構,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上市全觀察